第315章 辽西苦寒(2 / 2)

并且把挑选蒙古人的这种措施定为国策,以后每年都会实施,这些人都会成为大明的中低层军官。

蒙古贵族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大明的险恶用心,反而很是开心,因为一旦这些勇士去了大明,就是出于面子,大明也不会对勇士出身的部族过于苛刻了。

告别了大宁的一行人,朱元璋又领着自己身边的一堆人,继续往北出发。

朱元璋特意让蓝玉沿着当年他出塞,剿灭北元残余的路线,一路往捕鱼儿海进发。

路上就经过了辽河一带,这里也是当初大明打的纳哈出投降的地方。

现今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安放着朵颜三卫,他们中的士兵都在大宁,处于大明的军事体系中,可他们的部民则是在这片水草丰茂的地区休养生息。

朱元璋敏锐的感觉到,若是这块地区就这么留给朵颜三卫,恐怕会增长他们不该有的野心。

何秋参考历史,也知道后来的兀良哈三部也是时叛时降,成为明初的一处祸患。

既然如此,当然是把这块土地分割开来,比较合适。

何秋当即就建议朱元璋,继续往这片土地上移民,移民汉人。

这片地方虽然可以用来放牧,但明显用于耕种的收益更大!

只是辽河平原和漠南草原一直挨在一起,若是在这个地方耕种,朱元璋也不得不考虑成本问题。

万一大明正在这里垦殖,蒙古人反叛了,凭借着骑兵来去如风的特性,恐怕大明的垦殖结果会全部落到蒙古人的手上啊。

另外则是因为辽河一带实在太冷了,冷到几乎没有百姓愿意主动选择前往辽东辽西。

就是之前的大宁,冬天都极为寒冷,移民过去屯垦的人,还都是朝廷半强迫式的押送过去的。

如今的大明流民很少,国朝之初大都是这样,十室九空,也跟不缺地中。

自然沦为佃户的百姓就少了很多,愿意背井离乡的,也多为黄河一带,时常被黄河水淹的人们。

朱元璋心中稍稍有些愧疚,黄河的问题已经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了,可之前朝廷手中没钱,只能一直视而不见。

如今朝廷有了钱,第一个维护、修建的还是淮河水系的河道,谁让安徽这边是朱元璋的起家之地呢?

出于这种政治考量,朱元璋只能再次将黄河沿岸的百姓们的需求延后,使用移民实边的手段,尽量减轻百姓们的苦难。

可是这次走到了辽西,朱元璋又发现,即便是将黄河沿岸的百姓迁移到辽西,他们也没落到太多的好处,只能保持自己不被饿死,但还有被冻死的威胁。

朱元璋心中一软,下令免除辽西各地三年的税赋,其实这也是皇帝出巡的应有之意。

只是之前的北平、遵化等地,无一不是比较富裕的地方,朱元璋的免税的力度较小,只是免了一年的。

不要看辽西现代比较发达,就想当然的认为这里也是相当值得开垦的土地。

如今的辽西,大片的黑土地,在霜冻期硬的像石头一样,靠人力开垦土地十分艰难,要不是因为这样,百姓们也不会勉强落个温饱,毕竟东北可是地广人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