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春。
如今何秋和蓝玉等人已经探路回来了,就等着朱元璋出发了。
这个时候,整个京城都已经戒严了。
蓝玉带着李景隆和其他一干大大小小的将领,何秋也凑在这堆勋贵里面。
文臣里,朝堂上六部都派了侍郎跟从,文武百官加起来足足有千人之多。
说的明白点,这次朱元璋出巡,几乎把半个中枢朝廷都带了出去。
声势浩荡。
朱棣本来还想招来画师,把朱元璋出巡的盛况,让人画下来,留作纪念。
可朱元璋本人对画实在不感什么兴趣,宫里也没养什么宫廷画师,自然而然的,就否决了朱棣的这个建议。
虽然这种声势,可能未来的一二十年里都不会再有了,但只要当事人心中能记着也就够了。
朱元璋拉着一边的朱高炽,上了马车,这辆马车就是特制的天子玉辂,虽然不像那辆被沈括记载的‘大驾玉辂’那么神秘、豪华。
但也比当初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做出来的好的多,也是相当稳定的一座车架。
前后算下来,朝廷为了朱元璋的这次出巡,要花费千万白银了。
这倒不是朱元璋自己想要铺张浪费,而是朱元璋此次出行,有意往漠南一趟,镇压不平,耀武扬威,自然就少不了调动军队。
这才有了十万大军,单单这些军队人吃马嚼的,消耗就不少,何况还有天子仪仗要准备。
还有部分地方的路还没修好,去年的时候,加紧动用民力,赶修了不少。
甚至有心人算了下,一千万两白银,还不一定能打的住。
毕竟朱元璋出巡是效仿的汉朝皇帝出巡,所过之处,都会免掉当地一年的赋税。
这可不像是后世清朝皇帝出巡,还要地方士绅捐输钱粮,无耻之极。
只是这些消耗,都不会出现在朝廷正式记录的开支里,毕竟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只会在来年的赋税收取中有所体现。
所以很多大臣反对朱元璋出巡,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皇帝出巡一趟,真的太耗钱了。
而在出行方式上,让朱元璋走陆路,也是朝中大臣们一致赞成的,就是朱棣也希望朱元璋能走陆路。
陆路虽然慢一点,但胜在安全,就是走长江水道和运河那也有落水的风险呢,更不用说方兴未艾的海运了。
虽说按照现在修好的水泥路走,一般从北平到京城也就要花一个月时间,可那是轻车简行,一路疾驰。
朱元璋身边还有这么多天子仪仗,自然不可能这样走,这一进一出,消耗的时间就多了。
说不定整个洪武二十五年,都会在路途中渡过了。
虽然朱元璋已经随着车架离开京城了,但是一篇篇奏折还是被递到了朱元璋的手里,就是在路上,朱元璋的大部分时间也是在批阅奏章里渡过的。
这让跟着一起的何秋感到分外的同情,当皇帝还真不是个好事,特别是当个勤政爱民的皇帝,看这一天天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