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何秋?!”
“嗯。”
何秋总算是回过神来了,他看了看朱棣,就把自己心中的这三个方案一起说了出来。
主要就是建庙,让蒙古人信教,隔绝高层和底层,还有把这些蒙古人内迁,让他们当奴隶一样,为大明做工。
优缺点也一一点评了下,看朱棣怎么选了。
朱棣皱着眉头,听完何秋的这几个方案。
忽然哑然失笑,对何秋说:“原来你也有不成熟的时候啊。”
何秋有些纳闷,反问道:“怎么不成熟了?”
朱棣点了点他,说道。
“你前面那些想法都挺好的,但让蒙古人帮我们修水利,开矿等等,这条就明显不现实!”
何秋奇怪了,他心说朱棣看着也不像有什么道德洁癖的人,难不成是觉得这个方案不够仁义?
没等他问出来,朱棣就笑着和他说。
“你这个方案放朝堂上,是一定会被否掉的,朝堂上的‘君子’们会嫌弃这个方案不能彰显儒家的仁德。”
“真正做事的,从过军的也会反对,你也不想想,有几十万异族人,在我大明国内,一起拿着工具挖渠开矿,一旦发生动乱会是多么可怕的事!”
“若是想妥帖的管理这几十万人,花费的经历太大,还不如直接征发徭役!”
何秋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
历史上很多动乱都是矿工们掀起来的,比如大明正统年间的闽浙一带就多次发生矿工起义,这离现在也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于是何秋露出了些许不好意思的笑容,“好像是这么回事,这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朱棣脸上满满的开心,总算让他又打击了何秋一次,自从何秋当了朱棣女婿,朱棣就一直想在何秋身上挑点刺,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毕竟这个女婿太出色了,也会让朱棣这个老丈人当的挺不是味的。
朱棣稍稍打击了下,就立马转了口风。
“不过你前面的几条建议还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黄教的事,我觉得可行性极大。”
何秋面带得意,这可都是历史经验,能不好吗?
不过何秋头脑也很清醒,他不无忧虑的跟朱棣说:“这些政策好是好,但是怀柔的力度还是不够,恐怕草原上还是安定不下来啊!”
朱棣极为霸气的摆了摆手,有些傲慢的说道:“他敢再反,我就再打!”
何秋挺无语的,打一次仗要花多少钱,你自己心里没数啊?
总不能每年朝廷稍微有点结余,就全部投入到北疆的战事上吧?这样朝廷的财政迟早有一天要被拖垮!
何秋很快就向朱棣讲了这件事,谁知道朱棣很是无耻的说道,“这不是有你吗?至少北平都司和我的燕王府是不愁钱的!”
何秋:“……”
说白了,现在朱棣也就盯着何秋这一只羊捋了,压根没有一点主观能动性!
何秋忍不住开口道:“其实你要给我足够的工匠,和足够的学我这门学问的学子,我能让草原人都变得安居乐业,能歌善舞!”
“哦?”
朱棣精神一振,双目炯炯有神的盯着何秋,想让他说出个一二三来。
何秋就简单的和他说:“火器!就像我之前拿出来的那种机关枪,你觉得有了这种东西,草原人还敢叛乱吗?”
“是他们生的快,生得多,还是我造枪造子弹来得快,来得多?”
朱棣立马就想起当初何秋拿着ak扫射的壮举,这要是大明自己能生产出来……
嘶!
那可真的就不得了了!
不说区区一块草原的地,就是周边的安南、朝鲜,哪个还敢于捋大明的虎须?
朱棣满怀期待的问何秋,“要做到这样,大概需要多久?”
何秋这才有些扭捏,带着点心虚的比划了个五。
朱棣试探的问道,“五年?”
何秋摇了摇头,无奈的瘫在椅子上,长叹着说道:“五十年!这还是朝廷全力支持人来学我讲的物理化学等知识,所需要的最短的时间吧!”
朱棣差点没被何秋气死,五十年,五十年后他朱棣恐怕都已经入土了,就是没死,也都七老八十了,这不等于白说?
朱棣很是扫兴,嘟囔道:“还要这么久,真是好没道理!”
何秋白了他一眼,气哼哼的说道:“这样的大杀器,能是一夕之功就造出来的?”
朱棣张了张嘴,不吭声了,摇头晃脑半天,一个人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休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