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有朝一日(1 / 2)

明末辽东从军行 辽鹰 1732 字 7个月前

身形矮些的汉子回道:“二哥,努尔哈赤现在正是收拢人心巩固权力的时候,我认为咱们的事情泄露了他也不会难为咱们娘亲。因为一个老太太还威胁不到他大金的安危。他要是杀了咱们老娘名声将会大受损失,以后谁还敢来投他?大金现在最缺的是人,有才干的人更缺!”</p>

“其次在万历三十八年的时候他就收二哥你为义子,还赐了个女真名叫‘爱塔’,足见他对二哥你的器重和喜爱。咱们一旦举事,老家伙一定会想法设法把咱们再拉拢回去,一时半会儿不会对老娘怎样,相反他还得照顾的更加细致。在这个空档内,咱们完全有时间和办法把老娘救出来。”</p>

年轻的汉子闻言附和道:“二哥,五哥说的很有道理。如今咱们来到叆阳城下,正好可联系杨林商定起事事宜。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儿了,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p>

刘兴祚想了想道:“我还是那句话,这事可行,但要详细谋划不可大意。我算了下,我这边能跟着起事的弟兄与你们那边的弟兄加起来也就三百人左右,面对四五万鞑子兵实在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事情败露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而且还要连累老母和其他两位兄弟。因此我们不能鲁莽,要看准时机才行。”</p>

年轻的汉子有些急道:“二哥,咱们还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现在的时机不好吗?”</p>

矮些的汉子也道:“二哥,咱们刘家这些兄弟中你武艺最强,胆量也是最大。平时也时常对我们说有朝一日要重投大明。可为啥现在事到临头了反而犹豫不决、畏头畏尾的?这可实在不是你的性格!”</p>

刘兴祚道:“兴治、兴贤,你们的心情我很理解。但你们要知道我们现在谈的可都是杀头灭族的大事。老话说的好,‘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努尔哈赤毕竟在辽东纵横几十年,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样的事儿没经过?咱们觉得隐秘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小伎俩。咱们骂归骂、恨归恨,可在他这头老狐狸面前不能轻举妄动。我相信老天一定会给咱们反正的机会的!”</p>

刘兴治是刘兴祚的三弟,也就是身形矮些脸上有刀疤的哪位汉子,闻言想了想道:“二哥你说的有理。咱们起事不能一厢情愿的认为努尔哈赤不会伤害老娘和兴仁他们。我方才想的有些幼稚了,这种想法属实不可取!”</p>

年轻的汉子是刘兴祚的五弟刘兴贤,心中虽想着能快些归明,但也不得不承认两位兄长说的有道理,便道:“二哥、五哥,咱们可以不着急起事,但我认为还是应该先给杨林一点儿信息。让他知道金军里面还是有着不想给鞑子当奴才的人的!否则两军阵前打起来有了伤亡,这事就不好办了!”</p>

刘兴祚闻言思考了一下,道:“这样也好。只是这城外各种工事密布,其中还有不少机关埋伏,如果夜间偷偷摸过去风险实在太大。我看不如咱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由我当面向努尔哈赤进言,以劝降为由直接去往城下。向杨林表露咱们的心迹!”</p>

刘兴治忙劝阻道:“二哥,你这么做太冒险了。如果努尔哈赤起疑心怎么办?还有,城上明军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向你开枪放箭怎么办?不行,太危险了。咱们另想办法!”</p>

刘兴贤道:“五哥,主意是我出的,自然就由我来办这事儿。你和二哥放心,我有办法摸到城下!”</p>

刘兴祚一摆手道:“不行!你那小心思我还不知道?不外乎就是趁夜摸过去,我说过这么做风险太大。还是按照我的办法来,老家伙不会起疑的。因为他看到叆阳城外这么多工事也是不想有太多伤亡,心虚了,否则早就动手攻城了。他不是总玩那套‘以汉制汉’吗,所以他一定会同意我去的。而且我也有办法让杨林知道我们的心迹!”</p>

在历史上刘氏兄弟差点儿扭转了明朝和后金的命运,尤其是刘兴祚,有勇有谋对后金各方面了如指掌。他投明后成为后金的心腹大患。</p>

明人周文郁在《边事小纪》中记载,崇祯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刘兴祚奉孙承宗之命参加永平保卫战。其率八百骑兵化妆成清军,在青山营帽儿头突袭对方大营,阵斩五百余人。如不是明朝方面对其始终不信任一直提防,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否则后金有很大可能会成为历史名词。可惜世事无常,刘兴祚最后于河北两灰口中伏殉国。他的兄弟和家人也陆续死于战乱之中。</p>

皇太极对刘兴祚恨之入骨,不仅下令将他尸身肢解,而且还下令修改和删除所有关于刘氏兄弟的记录。以至于后世对他们的情况了解的很有限。不过刘氏兄弟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因为杨林的介入他们的命运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p>

刘兴祚说服两位弟弟后,回营就请求觐见努尔哈赤。这位后金大汗是很器重刘兴祚的,允许他入帐觐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