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当时想要称霸,所以率领了鲁、宋、陈、卫、郑等国一同参加对楚战争。
管仲在回答楚国使者时用了“召公之言”、“不供包茅”以及“昭王不复”这么三条理由来解释联军究竟是为什么攻打楚国的。
先不说第一条如何,就后面这两条理由就够荒唐的。
楚国不进攻包茅,导致周王室祭祀的时候不能“缩酒”,然后就要征伐。周昭王南征时死在楚地,所以要楚国背锅。
楚国承认了自己不进贡包茅的过失,但对后一条指控非常气愤。
暂且不说周昭王征讨的是不是楚国,就说这昭王是成康之治之后的周王,齐国就不应该拿这个当理由。
那个时候距离现在好几百年了,你齐国要是想问昭王的去处,就请去问水吧。
楚使者也是这样和管仲说的,联军当然没有理会,而是继续往前行军。
这几条本来就是攻打楚国的借口,就算被拆穿了也还是要打的。
“对啊,那楚国的理由充分,齐桓公为什么还要去征伐它呢?”
周侯灿说完,不待下面的生员们答话,便自顾自地开始发挥了。
“桓公是靠着所谓‘尊王攘夷’的旗号称的霸,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句虚言,齐桓公实际上是没有把周王放在眼里的。
“但是当时周室虽然衰微,但齐国也并没有取周而代之的实力,所以齐桓公需要借周室的势。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义与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