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敌对的另外一方,海尔德帝国以群山隘口的要塞——接天关为桥头堡,入侵奥兹平原。在山脉之后是海德尔帝国的疆域,有死亡沙海之称的大沙漠。也就是说接天关与奥兹平原海德尔帝国占领区可以视为飞地。
照理说隔着大沙漠的飞地,在补给与支持上的困难度,很容易让迷地这种中世纪文化水平的统治者们选择放弃。但是海德尔帝国有飞空艇呀,拿来执行运输补给任务,那是完全无视地形的。
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海德尔帝国的王牌飞空艇军团,最初成立的用意就是运补接天关这座重要的飞地要塞城市。而最初的运补团队也逐渐扩编,形成今日成建制的战斗集团。
海德尔帝国力保接天关不失的原因也很简单。接天关后的大沙漠连接的是海德尔帝国的腹地,粮食、矿产等等各种重要产出,族繁不及备载。
那么以帝国战略来看,是防守接天关一个战略要点容易,还是布防整个大沙漠容易;又或是希望大沙漠能成为屏障,然后布防自己所有腹地城市容易?
在补给路线畅通的前提下,帝国的将军与历任皇帝,无不选择力守接天关!而不是用百十倍兵力,去部署在那些腹地变前线的地区,期望自己能给穿出沙漠的疲惫军队迎头痛击。
前者很容易重点防守,后者很容易被重点突破,然后全线崩溃。防守难度大了岂止十倍、百倍。
既然牢牢据守接天关,眼前是一片易攻难守的平原地带,产出又是不管在什么时代都相当重要的粮食,海德尔帝国方面的接天关守军又怎么可能乖乖待在堡垒中,看着自己的老对手快乐地种田?
春耕放火,秋收抢割,就食于敌,减少后方补给压力,就是接天关守军的日常。
卡尔斯鲁厄帝国方面,不是没有想过占领接天关,将海德尔帝国势力打退到沙漠之后。事实上,卡尔斯鲁厄帝国也确实完成过这项壮举,打下了那座难攻不落的堡垒。
假如是其他国家,这种重要关卡一旦陷落,伴随而来的可能是一连串的骨牌反应,后方支持的城市不知道要沦陷多少个。
但接天关之后是一大片沙漠,没有万全的准备,贸然踏入其中就只是白白送死。而且还是送多少,就死多少。所以当时卡尔斯鲁厄帝国大军集结接天关,为入侵海德尔帝国做准备。
再然后,因为大军集结,成为了海德尔帝国方面,飞空艇军团轰炸的最佳目标。整座战斗用的要塞城市变成了巨大的陷阱,所有进驻在内的军队连同要塞,在飞空艇的打击下付之一炬。卡尔斯鲁厄帝国重创!
所幸当时海德尔帝国也没有余力趁胜追击。飞空艇军团虽然取得了前所未见的大胜,但是在战争前期的惨败,仍旧削弱了海德尔的力量,让帝国无法制造更大的战果。
总之,奥兹平原从两大帝国接壤之后就战乱不断。直到今日,仍未停歇。
这里也是现今迷地,少数仍处于战争状态下的地区。只不过没有了像过去一样的大战,现在的战争烈度相较于过去,那就是小打小闹的边境冲突而已。当然,日常的烧田、抢收仍不能少。
尝过大军集结,然后被迎头痛击的滋味后,卡尔斯鲁厄帝国的防守转变为分布式防守。防守力量一旦分散,就不可避免部分地方被击破的状况。
幸好海德尔帝国的接天关要塞常备守军数量不多,打下了几处庄园、村镇,也没办法将战果扩大到整片平原。顶多部分占领,然后种田!
粮食这种东西,可是多多益善呀。当然,防守隔壁邻居来偷菜也是日常。
时至今日,奥兹平原这处大粮仓已经成为了两大帝国的军屯地,没有多少普通老百姓居住在此。两边势力是犬牙交错,不时这里丢了,那边占了,双方的小分队是有来有往。也没有什么以杀伤为目的的战斗,全都是围绕在粮食上搞事。
认真说起来,现在的奥兹平原就像是两大帝国的练兵场,以及年轻人们获取功勋的地方。对卡尔斯鲁厄帝国而言,奥兹平原更成为了家族、贵族内部,或是家族对家族、贵族对贵族产生纷争时,最好的解决事情地点。
比起用商量的或是内斗,不如上战场以获得的功勋多寡来决胜负。可以说奥兹平原的存在,很好地释放了卡尔斯鲁厄帝国内部可能会存在的压力。让帝国在大局上,能够维持健康的发展。
尽管不知这样的平衡能维持多久,但现阶段看来,对卡尔斯鲁厄帝国来说是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