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说到最后,捂着嘴笑。</p>
杨若晴也笑,但跟小花不同的是,小花或许还是没能明白这父子俩否定米汤锅巴背后真正的涵义,但杨若晴却懂。</p>
即使京城有灶台,有米,甚至还有更好的米,但是,煮出来的米汤锅巴却不是记忆里的味道。</p>
记忆里真正的味道,必须要是故乡的土搭成的灶台,村子后面山上生长的茅柴,村前村后田地里长出来的稻谷,再用这一方滋养乡亲们的水来熬煮……</p>
如此煮出来的米汤锅巴,才是正宗的,记忆中的味道。</p>
不仅仅是米汤锅巴的味道,更是家乡的味道。</p>
这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抚慰,抚慰每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米汤锅巴,滋养疲惫的心。</p>
突然,大安对峰儿说:“你前几日跟我说,最近回家归途颇有感悟。”</p>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即兴来首诗?”</p>
正在埋头喝米汤的峰儿听到父亲的问,抬起头。</p>
小少年眨了眨明亮的双眸,认真思考了下,点头:“好,我稍稍酝酿。”</p>
小花睁大眼:“啊?当真要现场作诗啊?”</p>
峰儿没理会小花,因为他已眯起眼,心中应该在酝酿情绪。</p>
杨若晴则是眼睛发光,屏住呼吸,用期待的眼神望着峰儿。</p>
小朵刚好也来了灶房,听到峰儿要现场即兴作诗,当下便激动的转身跑回饭堂去,“大安要考察峰儿,峰儿要即兴作诗啦!”</p>
这下,大家伙儿全都起身往圆形玻璃拱门这边来,杨华忠和罗铁匠俩甚至还进了灶房。</p>
大家伙儿都笑眯眯的望着,杨华忠看样子还想给峰儿鼓励,杨若晴转过身,朝身后这一群围观者做了个‘嘘’的手势。</p>
这里的人,除了大安和峰儿是念书人,其他人,就算杨若晴都不能算是真正的念书人。</p>
至于杨若晴之外的其他人里面,杨华忠的文化程度是最高的,但那也仅限于会写自己的名字,认识几百个字罢了。</p>
再剩下的人,清一色目不识丁的文盲啊!</p>
可这会子,这一大群文盲全都拥来了灶房看峰儿作诗……</p>
额,作诗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不是瓦市口看人耍猴戏呢!</p>
好在他们都有眼力劲,看到杨若晴朝他们做手势,一个个立马都屏住了呼吸不做声,站在原地也尽量不挪动步子,不制造半点响动去惊扰峰儿。</p>
至于孙氏和小花,这婆媳俩更是期待又紧张的望着场地中间,那个手里捧着米汤泡锅巴的小少年。</p>
峰儿沉吟了片刻,抬起头,睁开眼,目光略微有点迷离,明明看着灶房里某个方向,又好像透过那墙壁看向了远方……</p>
非常好听的少年的声音,带着些微抑扬顿挫的情绪,念出了他心中的篇章:“纵使他乡当头月,不及故乡一盏灯。纵使他乡千杯酒,不抵故乡一碗粥。”</p>
一首诗做完,灶房里鸦雀无声。</p>
除了大安,其他人都面面相觑,大眼瞪小眼。</p>
孙氏像夸,这是一种习惯性的夸,可是,她看到众人都这副样子,她也把那些夸赞的话语强行按捺的喉咙里。</p>
因为她不知道大孙子做的这首诗到底好不好?</p>
(本章完)</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