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1756年,清朝乾隆二十一年,萨巴赫家族建立科威特酋长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时期,科威特酋长国,划归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
一战后,土耳其帝国不复存在,伊拉克与科威特都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但英国对这两地是有区别对待的。科威特在波斯湾旁,其港口对以航海起家的日不落帝国来说,价值远超内地的伊拉克。
1932年,伊拉克从英国独立出来,伊拉克从来不承认科威特是个国家,但英国在科威特经营日久,伊拉克不可能与英军开战。
1961年,科威特宣布独立,这一年伊拉克就差点兼并了科威特。当时本以撤退的英军卷土重来保护科威特,其他阿拉伯国家,如沙特、埃及、约旦等国纷纷派兵调停,才让这场战争推迟约30年。
英国不希望伊拉克与科威特统一,阿拉伯国家不希望英国驻军科威特,最后伊拉克只能忍而不发。
随着英国霸权衰落,保护科威特的接力棒,交到了美国手上。
伊拉克与科威特的争端呢!实际意义上,是60年代科威特取得独立地位开始,一直都是中东的热点问题。两者的关系反反复复,最终由争吵威胁逐步升级到了军事对抗的程度。
综合来看,伊拉克和科威特的争端聚焦在两点,一是边界纠纷而引发的出海口之争,二是石油利益之争。
科威特疆域大致是以科威特城为圆心的半弧形区域,其边界的确立源自英国与奥斯曼帝国在1913年签署的关于波斯湾问题的条约,内中规定科威特边界从祖拜尔湾出口划向西北,径直穿过乌姆盖斯尔、萨夫万的南部,而紧邻巴士拉省的沃尔拜岛、布比延岛均在此范围内。英国此举是要将科威特变成一个有明确领土范围的保护国,以阻止德国南下波斯湾的步伐。
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后积极向外渗透,企图修建一条自柏林经过伊斯坦布尔直达巴格达,乃至波斯湾的铁路线。
这使英国如鲠在喉,遂抢先将科威特收入囊中,封堵住了德国在波斯湾可能获得的出海口。然而此举却极大限制了伊拉克的出海通道,埋下了危机和冲突的祸根。
伊拉克在1932年脱离英国的委任统治后,曾与科威特酋长以交换信件的方式确认过两国边界。
然而自科威特宣布从英国保护状态下正式独立开始,伊拉克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其不承认科威特独立,因为科威特原本就是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的一个县,是伊拉克一部分。
而随着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超过煤炭位居主导地位后,伊拉克和科威特的矛盾更加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