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卫宣更倾向于十常侍甚至不屑于刺杀一个归乡的太尉,因为卫肃在位的时候他们都不怕,难道还害怕一个辞官在家的人给朝廷上书?那小黄门之所以那么说可能是想暗示卫家什么,也许是替十常侍打抱不平!
事情过去这么长时间之后卫宣反而更倾向于十常侍是不屑于刺杀卫肃的。当然皇帝就更加不可能,当今天子不是什么明君也并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所以如果他想让卫家闭嘴只需要一道圣旨!
而卫肃能够在王越等人的刺杀中活下来显然超出了王越的预料,也超出了王越幕后之人的预料。虽然这是一场未遂的刺杀,但要追查凶手还是可以套用某位侦探家的逻辑,谁获益最大谁的嫌疑就最大。
假设卫肃在当日的刺杀中死去,王越顺便将卫家核心成员屠戮一空,那么必定在大汉境内掀起一场风暴。因为当今的大汉朝堂其实可以封分为三股主要势力,宦官、外戚和士人集团!
宦官集团因为亲近皇帝而倍受宠幸,所以行事往往十分嚣张,甚至明目张胆地索贿。当年的左丰和卢植的恩怨就是这么来的。
卢植因为不甘心被左丰敲诈而差点丢了性命。想想一个传圣旨的小太监就敢如此,一名正带兵剿匪的中郎将就此下大狱,而且明目张胆索贿的小太监却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
身为十常侍的张让、赵忠等人可能被卫肃的奏章恶心到了。但要说冒着被皇上责罚的风险派遣王越这种身份十分敏感的人去行刺怎么想也不划算。
要知道能够成为皇帝最宠幸的宦官自然都是聪明人,一定程度上也是忠诚于皇帝的,因为皇帝才是他们足底啊的靠山!
士大夫集团一向是希望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奈何事与愿违,尤其是汉灵帝登基之后,两次党锢许多名士被排挤在朝阳之外。而如今的外戚大将军何进更是出身屠户对于士大夫是又爱又恨。
一方面不得不仰仗士大夫一起制衡宦官,而另外一方面却从来就不被士大夫认可。经常被嘲弄和排挤。何进、何苗兄弟俩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心机自然玩不过那些读书人。
因为在三个集团中外戚虽然名义上掌握着帝国的军事力量却是三方当中最弱的。
士大夫集团掌握着舆论,却并不团结。有些人又靠了宦官,有些人想着巴结外戚上位。
士大夫的代表人物卫肃如果被被宫廷侍卫王越刺杀,没有人会认为是皇帝指派王越去刺杀卫肃。那么十常侍就是幕后凶手。而十常侍派人刺杀卫肃也是有动机的,那就是卫肃不断地上书朝廷指责宦官。
然后因为卫肃被王越刺杀,士大夫集团因此可能与宦官集团开始死磕,那么获益最大的自然是外戚!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推理王越背后的主子可能是外戚。而大将军何进虽然可能指挥不动王越,何进的妹妹皇后却可以!这样大将军何进的动机和能力都具备了。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士人集团上演的苦肉计,目的就是栽赃外戚,让换关于外戚干仗,同时博取舆论同情士人。那么当今大汉的士人集团能够驱动王越的就只有可能是汝南袁家和弘农杨家!
当然,卫宣也不断提醒这事情可能复杂,不能简单的用谁获益谁就是主谋的说法奉为真理。因为现在的朝堂上疯狂的人不少,而历史书上所说的那样,接下来还有更疯狂的,比如何进为了逼迫太厚而引各地兵马入京,比如宦官为了自保居然诛杀大将何进,还有袁绍在何进被杀之后趁机屠戮宫廷,也有董卓进京之后的种种荒诞以及司徒王允的连环计……
卫宣不指望陈钟能够查出来,也没有将希望放在白虎堂上。他想的是既然朝堂诸公即将疯狂,天下即将大乱,能够保卫卫家的就是足够强大的护卫力量。
这也是卫宣决定收留杜仲等人的缘故,虽然杜仲在家乡杀了人,卫家庇护他会有点声望损失,但是给卫家得到的可能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杀退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进攻的猛人!
卫宣收留杜仲其实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是吸引更多的河东侠客,卫宣记得曹老板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徐晃就是河东人,只是忘记到底是哪个县的,什么出身了。想来在这个乱世能够出头的多半是杜仲这种轻侠。如果收留一个杜仲能够引来徐晃那就赚大了。
至于说杜仲杀了人,那王越杀人更多也没见到谁能奈何他,就连大汉朝廷的皇帝也办法对付他。
卫宣这才专门吩咐柏树负责招募轻侠就是想着千金买马骨。当然这种事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毕竟卫家是名门。所以卫宣还是保持了和杜仲那些同伴的距离。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些人是卫家护卫基础上的,如果哪一天自己被曹老板拉着入了伙,当将军,那还是要多和手底下人亲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