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没有写过话剧剧本,就算以前在学校时,他主修的也是影视剧本而不是归属于戏剧剧本的话剧创作。
相比于影视剧本,戏剧剧本更加的形象化和具体化。
就如同何季平曾经在北电给周成他们上的那堂课所讲的一样,所有的话剧文学都是依靠作者对事件的解读而产生的,一个成熟的话剧文学作者,终其一生都在关注“事件”和“动作”而不是文字是否优美。
所以,话剧剧剧本更需要把握好“事件”、“动作”,你所有的台词、内心的冲突、潜台词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动作力。
比如想要以通表现夜晚的场景,在影视剧可过镜头展现整个夜空、满天繁星、一轮明月、一盏路灯甚至是几个萤火虫都行,观众自然而然的会理解成这是夜晚发生的事。
这一点在舞台话剧上不行。固然可以通过打光让舞台变暗,可是也会让现场的观众看不清演员的动作而失去对这部戏的理解。
所以舞台话剧必须要在台词或者动作中,不着痕迹的将原本通过镜头表现出的事件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编剧有些深厚的舞台话剧的创作经验。
而且周成拿给陈立的电影剧本,也只是一个框架和一些主要的台词段落,毕竟他也无法完记清每部戏的部情节。
有时候在某个记不清或者看似不合理的情节上面,周成还要增加一些细节说明,使他合理化。
这也是为什么每一部电影剧本都不会是整整好好的九十分钟戏份,而是两个小时或者两个半小时。导演在拍摄完成后会和剪辑师根据剧本主要大纲,将它剪辑成为一部九十分钟或者一百二十分钟的成品。
话剧又不同,他们也有时长限制,为了考虑观众的专注力,一部正常的话剧时长大多在两个小时至两个半小时,这其中还要包括舞台转场更换背景、演员更换服装的时间。如果是像《茶馆》这样的戏,更要增加演员化妆的时间。
所以话剧剧本更要把控这个时间限制,一部完整的话剧剧本就必须是一个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成品,这就要考量编剧的时间把控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话剧剧本的改编需要导演参与在其中,因为导演需要将这部戏完整的在自己的脑海中呈现出来,才不会在现场演出时出现差池而手忙脚乱。
这些能力都是周成所欠缺的,所以他将这部分工作交给陈立和楚然两人,自己主要的工作放到台词上面。
经过一个礼拜的奋战,在剧本初稿终于完成,周成将几个人各自负责的内容汇总起来,然后打印出来进行校对。
在周成负责的台词方面,他使用了好多几年、十几年后才会出现的梗,这让楚然和陈立两人笑得前仰后合。
楚然就拿着剧本读到:“‘周铁男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要是出意外了。’陈哥,你说这到底是意外还是不是意外呢?”
“应该是出意外了。”陈立笑了笑,指着另外一句台词对楚然说道:“还有校长说的这句:‘我吃过的米比你吃过的盐都多,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多。’你说这不是废话么,但是效果却非常的好。”
“我只能说周成在学校里闷骚了这么多年,真的闷出来骚结果了。”楚然有时候也为周成的脑洞大开而啧啧称奇,以前在学校时周成大多是闷声不语,与人沟通也少,没想到他还有如此搞笑的一面。
“你们不能理解,只能说你们的层次太低。”周成不屑的说道:“要知道这部戏可是一个披着喜剧外衣的故事,如果没有这些段子,怎么让观众发笑,又怎么能让他们在笑声中体会到悲剧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