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冯胜的侄子冯诚两个人相对而坐。
外面是碧波的滇池。
周围除却自己的护卫之外,就没有外人了。
这一次他们商议的事情是大事。即便,这才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
冯诚说道:「而今天下局势已经分明,不知道国公有什么想法吗?」
沐春说道:「我没有什么想法,等下去吧。」
沐春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什么也不做,等北京打下南京之后。再上降书。因为这样做最稳妥了。
他依旧是国公了。即便举云南投降,难道还能有什么额外的赏赐不成,即便有,他也不想要。毕竟,沐春很明白,功高盖主是什么样子。爵位已经到顶了,为家族计,最重要的不是什么新功,而是不犯错。
将家中富贵与权力,安安分分的传承下去。
给他最深刻的教育的是,就是沐英。
沐英之死,自然是病死的。但是沐英的病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年轻时候征战沙场。旧伤复发。但是还有别的原因,就是太子之死。沐英与太子的关系,犹如兄弟。
从太子刚刚出生,沐英第一眼看见太子的时候,当时马皇后开玩笑,让他保护太子。沐英就已经是坚定的太子党了。不客气的说,如果有一天太子造反,沐英一定是行动总指挥。
但是太子不在了。沐英伤心之余,也发现一个件很尴尬的事情,那就是朝廷上下,已经没有沐英的位置了。
如果,朱元璋传给其他王爷。任何一个王爷都不会允许有这样的一个前太子的死忠执掌大权的。如果,朱元璋传给太孙。沐英的身份依然很尴尬。
他的关系是在太子身上的,而不是太孙身上。
他的权势太大了。如果,不管他入朝辅政,还事情做其他的时候,都不大合适。而且沐英太了解朱元璋了。沐英忍不住想起,汉景帝评价周亚夫的那一句名言:「此怏怏非少主臣。」
难道他就是了吗?
如此一来,本来有病,心中忧惧,最后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甚至在伤病之中,沐英的心态已经有几分求死了。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治好病。
从历史上来看,沐英当时担心并不为过。
甚至可以说,沐英死的正是时候。如果沐英不死,他一定会卷入靖难之战的,而且是主将。他或许能将燕王给灭了。但是沐家平乱大功,在中枢就会有什么好位置吗?
未必。
看朱允炆的手段就知道了。削藩并不是不可以的。甚至是朝野共识了。不管谁上台都会削藩。燕王上台不是也削藩了吗?但是怎么削藩却是问题。
好好的削藩,在朱允炆手中失控了。这就是问题了。
削藩是削藩王之权,而朱允炆变成了要藩王之命。
而沐英真正平定战乱之后,沐家就成为风口浪尖了。会不会与国同休三百年,还真不好说。另外,沐英真能打败燕王,也不一定。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
这还是沐英能活到朱元璋死后的。更可怕的是,朱元璋对沐英怎么看?
朱元璋觉得是一个威胁,就是亲侄子也是敢下狠手的。更不要是不是义子了。
沐英也未必能活到建文朝。
有父亲前车之鉴。沐春就一个字,稳定。苟在云南。什么也不做。朝廷有命,云南都支持。但是努力活动,想办法不去前线。他好歹是国公,一些稍微出格的事情,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惩罚。
等尘埃落定再说其他的。
是的。而今南北战局已经分明了。北方赢定了。
但是那又如何?
提前投过去,也不见
得有什么好处,只能落一个贰臣名分。何必啊。
所以沐春早就有了决断,效忠朝廷,谁在朝廷,就效忠谁?反正,只有不是傻子,不可能先打云南,再打南京。只要,北京打下南京之后,北京就是天下正统。
沐春自然会效忠朝廷。
而且,不会任何政治上的污点。但是沐春可以这样想,但是冯诚是不行的。他可没有国公的爵位。
他甚至没有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