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南京这里就不大行了。
因为朱允炆也没有傻到将整个锦衣卫给清理了,他清理的重点就是南京,确保自己的安危。
而
朱允炆也成功了。确保朱允炆安这一点上,锦衣卫做得很好的。但是其他方面就不好说了。毕竟情报战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专门的体系,更多靠个人。
不过锦衣卫反应速度再慢,姚广孝这样下去,也迟早有一天会发现的。
姚广孝也知道这一点。
姚广孝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了。
那就是,南京一定改革都没有推行。
何夕的改革是方方面面的。不同的人有不同观察点,姚广孝观察点就不一样,他觉得不要看北京而今有很多国有的企业,但是姚广孝看来,这都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不是别的。就是朝廷能否从市面上征收到商税。
毕竟,明代之前征收商税,是两个模式。一个模式是很轻的。几乎不收税。朝廷在名义上收税,但实际上并没有。毕竟朱元璋规定,对百姓生活必须物资是不收税的。也不允许收税扰民。同时对商税征收也没有定额。
也就是收税多了,没有奖励,弄出事情来,要背锅。
所以,大明原本体系之中,征收的商税几乎没有。大家都是意思意思就行了。
真正可以执行的是关税,奈何内河的关税,是后来渐渐有的,洪武年间很少的。这也是朱元璋制定政策的时候,大战方休,百业待兴。这种情况下之下,增加商税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这是名义的负担。
另一种模式,是非常重的。才是大明商人实际的负担。做生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拜码头,上下打点,否则让你生意做不下去。除此之外需要找后台。这种情况下,正应证了,有权就有钱的现实逻辑。
这也罢。
除此之外,还必须承担官府的负担。官府名义上的商税,实际上,官府有需要的时候,对外采买。指点商户承担。这种情况,是催命符。无他,制定采买的价格,不知道什么时候定的,反正与市价不符合,这也罢了。很多时候,即便这个价格,也是名义上给你了。实际上,一分钱都没有。朝廷或许拨款了。但是这款项不可能到商户手中。但是朝廷名义上给了。但是商户却不能名义上供货,他必须货真价实的给朝廷供货,甚至还要超额。
这样一来,很多商户破产不说,卖儿卖女都不能承受这个负担。甚至有时候,一旦摊派到某家商户,这商户回家之后,杀了自己家,自己上吊死了。
在姚广孝看来,何夕制定的征收商税的模式,最少能将商税用一种合适的办法,从下面征收上来,就是一个很好模式。
根据姚广孝的调查。南京的繁华不下北京,毕竟北京发展时间太短,比不上南京,苏州这样大成的底蕴。如果说,朱允炆能完成北京一样的改革,那么南京这一座城市,有几百万两商税是很正常的。
苏州,宁波,扬州,武昌,成都,广州,等大城加起来几千万两商税,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姚广孝发现,南京征收赋税的模式一点没有变。
甚至比铸之前更黑暗了。
无他,南京是天子脚下,朱元璋是眼睛里不揉沙子的。而且老朱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微服私访。没错,康熙微服私访是假的。他老人家身边保护的人,没有少于三千。而朱元璋微服私访是真的。
不过,朱元璋也仅仅在南京微服私访,别的地方没有怎么去过。
所以,南京官吏不敢做的太过分。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可没有好果子吃的。但是朱允炆上台之后就不是这样了。朱允炆对底层百姓的关注远远比不上朱元璋。更不要说,朱允炆没有朱元璋的权威,他对上层权贵更加放纵。
以至于这些人吃相很难看了。
姚广孝看到这些,就很放心了。
在他看来,南北胜负已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