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第三章 围剿(1 / 2)

严冬方至,关中平原已然如坠冰窖,凌冽的寒风夹杂着漫天的黄尘到处肆虐,整个天空都变得阴暗无比,宛如末日降临一般。

李自成和手下大将李过打马立在临潼南边数十里,骊山边缘的某处山口,默默的注视着前面来来往往的马车,满脸严肃,一言不发。

他们身后是十余个夜不收,这些都是他从老家带出来的,同乡甚至是同村的亲信,跟着他南征北战将近十年,一直不离不弃,是他最为信赖的部众。

他们前面,一辆辆马车都满载着装有金银珠宝的箱子,这些大多是从福王府里搜刮出来的,箱子上很多都刻着大大的福字,不过,这些金银财宝现在已经姓李了。

这次他的确发大财了,福王真的是富甲天下,福王府中隐藏的金银珠宝简直不计其数,光是他搜出来的白银就多达五百余万两,田产地契更是多达上千万亩,福王,用富可敌国来形容,都一点不为过。

当然,田产地契对他来说毫无用处,他们是反贼,就算拿着田产地契,朝廷也不会承认那些田产是他们的,所以,他将数十箱田产地契全当着洛阳百姓的面烧了,只留下了这些金银珠宝。

这次,他感觉自己是跑不掉了,至少手下大部分人是跑不掉了,他之所以骗刘国能和李万庆为他挡住熊文灿和卢象升,一是为了寻机逃窜,同时也是为了埋藏这批金银珠宝。

如果这次他能跑掉,这些金银珠宝就是他东山再起的资本;如果这次他跑不掉,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这些金银珠宝也不知最后会便宜了谁。

这里是有名的骊山陵墓,秦始皇的埋骨之所,不知道多少盗墓贼在此乱挖了上千年,山中到处都是延伸数里甚至是数十里的山洞,要找个隐藏金银珠宝的地方倒是容易的很,就是藏完之后怎么守住这个这藏宝地点的秘密颇为麻烦,所以,他才带着自己的亲侄子李过和十余个信的过的夜不收前来“监督”。

福王的财宝真叫一个多啊,数十辆马车足足搬运了半天,才将所有金银珠宝从十余里外的大营中全部搬运过来。

过了不知多久,阴沉的天色中,一个管队打马来到李自成跟前,拱手道:“掌盘的,全部都搬完了。”

李自成点了点头,淡淡的问道:“洞口堵上了吗?”

那管队连忙拱手道:“堵上了。”

“嗯。”,李自成露出满意的笑容,随即眼中历芒一闪,拔出长刀,探身往前闪电般的一扫,一颗人头随之飞起,那管队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便去阎王爷那里报道了,当然,这个阎王爷不是卢阎王,而是真正的阎王!

那些搬运珠宝的普通士卒都吓了一跳,不知道掌盘的为什么突然把他们的管队给杀了。

李自成并没有跟这些人啰嗦,他收刀回鞘之后,嘴里随即冷冷蹦出一个字:“杀!”

李过毫不犹豫的带着十余个夜不收冲上去,追着那些搬运珠宝的士卒就是一顿砍,不到一刻钟时间,数十个士卒全部被他们砍翻在地,整个谷口顿时一片狼藉。

李自成紧接着下令道:“把这里清扫干净,尸体都埋到山洞附近去,记住位置,不要到时候自己来挖都挖到尸体了。”

李过道了声遵命,随即便带着人忙碌起来。

李自成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脸上不由露出阴阴的冷笑,如果真有人来挖,挖的好就好,挖的不好,挖出来一堆尸体,不被吓死也会被熏死!

这个时候,延安府,绥德通往黄龙的官道上,数万大军正顶着寒风,迈步前行,一队又一队,一团又一团,延绵足有十余里。

他们的步伐虽然不是很整齐,甚至装备都不是很齐整,但是,他们的服装却基本上是统一的,因为他们是官兵,准确的说,他们大多是山西屯卫,朝廷虽然没给他们发过什么粮饷,但明军的制服他们祖祖辈辈积累下来,每人还是能找出一两身来的,所以,这队伍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

这边的气温比临潼那边还低,不过,左良玉心里却是火热无比,他终于混出头了,这次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选拔将领,他毫不犹豫的凑上去,使劲表忠心,终于被这位阁部大人给看上了,七万大军啊,他手里一下就有了七万大军!

这位阁部大人也真好哄,自己表表忠心他就信了,忠心这玩意能信吗?反正他自己是不信的!

他早就看出来了,这朝堂上下已经乱套了。

魏公公当权那会儿,他们拼死拼活,跟建奴鏖战,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结果,别说奖赏了,连粮饷都欠着,魏公公那些侄子侄孙却一个个因辽东军功封侯进爵,赏赐多的吓死人,有这么搞的吗,这么搞下去,朝廷还有希望吗?

他那时候就认为乱世要到了,所以,督师袁崇焕一撂挑子辞官还乡,他便带着右车营跟着其他十二营的兄弟闹起了兵变,朝廷如果不管,这兵变很可能就会变成造反,到时候他就可以当山大王了。

没想到,倒霉催的,老皇帝挂了,新皇帝继位,把魏公公给收拾了,袁大人又回来了!

还好他缩的快,不然就被袁大人逮去一刀给咔嚓了,看样子造反有危险,行事需谨慎。

后面,他一直在寻找机会,找靠山,希望能顺势掌握兵权,学那东汉末年的十八路诸侯,玩个群雄割据,兴许他家还能出个皇帝呢,就算做不了曹魏,做个孙刘也不错,起码也能过几十年当皇帝的瘾。

可惜,他运气一直不佳,好不容易获取了东林重臣侯恂的赏识,人家压根就不在乎兵权什么的,把他提拔为参将就不管了,温体仁这帮阉党余孽掌权之后是想掌握兵权,但他们是想让亲信文官来掌握兵权,不是用武将,所以,他还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还好,杨阁部一上台,他便发现,这位阁部大人好像有点荤素不忌,不管文臣武将,甚或是太监,只要听话的,他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