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七章 破局(续)(2 / 2)

跃马大唐 大苹果 2646 字 2022-10-05

十一月初三上午,政事堂的大厅之中高朋满座,政事堂三位大佬坐镇当堂,向在座的数十名文武官员表明了关于国本之事的政事堂中达成的一致意见。以征询众文武官员的意见为名,要求文武官员当堂做出决定。堂上的数十名官员之中的大部分其实都已经在私下里被韦见素和颜真卿接触过。韦见素和颜真卿也私底下征求了一些人的意见。

很多人不愿掺和此事,故而表达含糊,语气模棱,不愿意表达意见。因为稍有见识的精明人都看得出来,这一次立新太子的事情并不寻常。陛下明显是属意于寿王李瑁的,而王相国要立丰王李珙为太子,站在哪一边显然都是不合适的。朝臣们当中有不少人经历过当年李林甫为相的时代,那时候李林甫支持寿王为太子,而陛下却选了李亨为太子,因为此事,当时站队的不少人没少遭受迫害,所以这一次很多人学精了,不愿意表达态度。

王源自然知道他们的心思,于是把他们全部召集到了政事堂,当面要求他们表态,让他们无法推卸责任。因为王源知道,这一次既然要立李珙为太子,便需要联合绝大多数朝臣一起上奏,让玄宗不得不同意。而朝臣们当中的两面派其实最是坏事,如果任由他们模棱两可,回过头去他们便会在玄宗面前说三道四,会让事情变得很难办。所以王源不惜以这种方式逼着他们表态,哪怕这种行为会给人一种强迫霸道之感,王源也顾不得了。

三位政事堂的大佬的一致表达了要上奏议论国本之事,且人选圈定在丰王李珙身上。在表达完意见之后,颜真卿一个个的点着名要众人表态。虽然王源确实说了,不管同不同意都可直说,绝不会因为意见不合而如何如何,但在这种情形下,谁敢提出反对的意见?这些老狐狸们也不得不表示丰王是合适的人选,特别在王源列举了八九条李珙适合为太子的条件之后,他们没敢有任何的反抗。

很多人心里都在想,此刻先附和着,过了这一关再说。然而不久后他们发现,这一关过不去了。在让所有人都表明了态度,一致通过之后,王源微笑起身说话。

“既然诸位和政事堂的意见一致,那么宜早不宜迟。国本早一日定夺,大唐上下早一日安宁。所以本相决定,咱们立刻前去觐见陛下,奏议此事。年前将此事定下,我们才可以心无旁骛的去平叛以及安排明年的春耕劳务等事务。走吧,咱们一起去散花楼见驾。”

众人傻了眼,无奈之下只得跟着王源等人出了政事堂。政事堂就在散花楼不远处,众人缩着脖子行了片刻便抵达了散花楼。王源带着众人在散花楼大厅之中坐下,他亲自操起鼓槌,锤响了立在楼前的一面大鼓。那大鼓是按照惯例摆在皇帝上殿的大殿门前的,平时不许敲,除非遇到特别大的事情,譬如祭祀登基立嗣拜相或者是重大军情等事务时才敲响。来成都后这大鼓还一次没被敲响过,王源拜相那次也没去敲打,因为那次其实很草率,也没有举行什么仪式。

玄宗正在一间暖阁之中听着几名宫女唱小曲儿,唱的是在长安时玄宗自己谱的旧曲。这段时间天气寒冷,玄宗缩在暖阁之中不出门,尚有闲心检视了以前在长安的那些爱好,整理了自己的一本诗集和一本曲谱。这几日正找了几名通晓音律的宫女窝在房里回味这些旧曲。

咚咚咚的鼓声冲散花楼传到了暖阁之中,让本陶醉在自己才情曲调之中的玄宗一下子回到了现实之中。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刚要遣人去问,一名内侍匆忙而来,禀报了王源率数十名朝臣请求陛下临朝议事的消息。

玄宗吓了一跳,心中颇有些打鼓,觉得似乎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天气这么冷,全城臣民都呆在屋子里烤火龟缩,据说王源自己都偷懒了好多天,连政事堂都不去,成天猫在他的宅子里不出门。怎地突然带了这些朝臣来觐见,难不成出了什么重大的变故不成?

玄宗忙让内侍宫女们伺候自己穿上了厚厚的裘衣,沿着积雪之间的长廊赶到了散花楼大厅之中。坐上冰冷的宝座上,接受了众人的见礼之后,玄宗便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怎地敲起殿鼓来了?”

王源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今日有要事要奏议陛下,政事堂和各部官员碰了个头,都觉的此事甚是重要,需要在年前决断。故而臣等便一起来觐见陛下了。”

玄宗呵呵笑道:“哦?看样子倒是件大事了。不过朝中政务朕不是委托给了政事堂和各位了么?你们自己决断不就好了么?”

王源道:“这件事臣等无法做主,须得奏明陛下,请陛下定夺。”

玄宗一愣,心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

“那便说给朕听听。”玄宗道。

王源朝颜真卿点点头,颜真卿上前一步拱手道:“启奏陛下,臣等需要陛下定夺之事便是我大唐国本之议。我等都认为,国本之事不能再拖了,关乎大唐存续的大事,当早做定议,以安万民之心。”

玄宗的心沉了下来,数日前便听到有人议论此事,还有的朝臣私下觐见自己,告知自己王源韦见素和颜真卿等人正在私底下征询群臣的意见,提出关于太子之位的奏议。没想到短短几日,这事儿便已经摆在自己的面前了。

不过玄宗因为早就得到了消息,关于这件事玄宗也私下里想过对策,倒也并不太慌张。

“原来是这件事,倒确实是件大事。朕其实也一直想找时间议一议此事,既然众卿提及此事,咱们便议一议。关于太子的人选,你们是怎么想的?王源,你心中属意的人选是谁?”玄宗微笑道。

王源的回答当然不出玄宗的意料之外:“陛下,臣觉得丰王李珙可堪大任。丰王爷跟随臣出征数月,一路上的表现很是果敢冷静,没给陛下丢脸。与敌对垒,肉搏厮杀,面不改色,胆色过人。遇事处理,每处一言必在要害之处,见事甚明。一路上,丰王爷安顿民心,带去陛下的问候和朝廷的慰问,深得百姓们的爱戴。而且丰王爷懂的时局大体,譬如前几日安顿难民之事,丰王爷便主动腾出侵占宅院,积极配合安顿,每日忙前忙后,甚得民心。”

“相国说的是,丰王爷不计较身份尊贵,那几日跟着臣忙前忙后,为了安置难民之事费劲心力。这一点臣可以证明。”颜真卿插口道。

王源续道:“所以,臣认为,丰王爷是太子的最佳人选,故而提出奏议,请陛下定夺。”

玄宗微微点头,转头问韦见素道:“韦见素,你的意见呢?”

韦见素忙拱手道:“臣附相国之议,臣认为丰王爷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之一。”

滑头的韦见素还是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他说的是丰王李珙是合适的人选之一,意思便是说,也还有其他的人也是合适的。

“颜真卿,你也是附议咯?”玄宗道。

“启奏陛下,臣附议。”颜真卿道。

“你们呢?你们的意见如何?”玄宗看向群臣。

“臣等附议。”群臣纷纷道。

玄宗早知是这样的回答,他知道这都是王源早已做好了准备,但他还是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但是他失望了。显然,这些臣子们已经完全屈服于王源的权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