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更,求推荐,求订阅!
“黑天鹅”的故事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而在现实生活中,“黑天鹅”这部电影结束之后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迎来了开始。当电影院的灯光亮起时,全场观众集体起立,用最热烈的掌声向娜塔莉波特曼、向埃文贝尔送上了祝贺和赞美,没有人能够例外。
虽然这是一部心理惊悚电影,即使举行大规模公映也无法取得大范围观众的认可,就好像当初“沉默的羔羊”,不仅得到了舆论界的一致赞誉,还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多座小金人的肯定,但是在北美票房也就是一亿三千万美元,这也是题材限制的直接表现。
要知道,“沉默的羔羊”在同类型电影之中高居影史票房的第二位,冠军是同系列作品的前传“红龙”。真正的心理惊悚电影,票房要过亿都十分困难,所以这也注定了“黑天鹅”在票房方面很难有所作为。
但不可否认的是,“黑天鹅”这部作品这样真正喜欢类型片的观众心中,却足以成为经典了。更不要说娜塔莉波特曼在这部电影里奉献让人拍案叫绝的演出,还有埃文贝尔身为导演对于心理变化的细腻把握,这都使得“黑天鹅”成功在吓坏了全场观众之后,赢得了电影院里所有人的掌声。
“黑暗,华丽。诡异,痛苦,绝望。惊艳。我捂着嘴巴看完了电影的最后一分钟,甚至没有错过最后一秒钟的字幕。‘黑天鹅’这部作品美得让我窒息,埃文的每部作品都毫不例外地让人爱不释手。
故事的情节并不意外,但埃文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把每个镜头每个场景,拿捏得压抑又紧凑,诡异又华美。让观众一步步追随着电影的脚步,不留多余的力气思考下一个情节,缓慢地。一点一点地,随着的到来而窒息。即使是一个最普通的故事,埃文都能赋予其鲜活的生命力,然后在我们的视线里傲然盛开。”
这是来自于尼尔达西为“纽约时报”撰写的影评开头。这一段评论毫无疑问是对电影最好的诠释。同时也是观看过点映播放的观众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惊悚、可怕、恐惧,但却让人爱不释手!哪怕在观影过程中只觉得毛骨悚然,但却没有任何多余的时间去思考去害怕,只能跟随着镜头的起伏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被电影的魅力牢牢锁住,无法挣脱。
虽然尼尔达西早就已经被埃文贝尔所征服了,但他总是能够在埃文贝尔的每一部作品里看到全新的东西,这实在是太过惊人了。这一次的“黑天鹅”更是如此。“黑天鹅”不仅是心理学作品,而且还是与娱乐圈息息相关的艺术创作。这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也使得“黑天鹅”故事里隐含的深意远远超过了一部普通电影所能蕴含的部分。
“用电影这项艺术媒介来表现另外一项艺术舞蹈,而且整个故事就是围绕着芭蕾舞剧‘天鹅湖’以及芭蕾舞演员的生活、情感、心态展开,探讨的是追求艺术至高境界的代价,显然埃文拍摄这部电影是有更多的思考,不仅是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一种反思,同时也是对整个艺术生态的一种思考。
埃文将‘黑天鹅’的格局控制在一个十分局限的范围,无论是故事、角色还是内涵、深度等方面都没有太大的野心,一切都被控制在‘天鹅湖’和舞蹈艺术本身,观众只要认真欣赏、注意细节,就会从故事之中体会到无穷无尽的深意,甚至可以称之为一次心理暗示。这也使得‘黑天鹅’成为埃文导演生涯中最艺术的一部作品。
‘黑天鹅’的故事看似悬念重重、惊悚迭出,但其实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孜孜不倦、努力耕耘的芭蕾舞女演员,在迎来事业飞跃的转机之时,敏感脆弱的心理承受不了这四面八方涌来的压力,从而精神分裂、疑神疑鬼,游走于虚幻和现实之间。这一方面让她的生活开始支离破碎,但另一方面却也让她在疯狂的极限之中突破了个人束缚,达到了艺术完美的新高,实现人戏合一的至高境界,同时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埃文拍摄影片的理念十分明确,那就是将各种关系、悬念都隐藏在无穷的细节之中,只要愿意去发现,就不会有缺漏和歧义,没有许多艺术作品的故弄玄虚,也没有商业电影的过分渲染,一切都是在观众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