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xo 今天第一更,求推荐,求订阅!
由忧郁心境颁发最佳摇滚歌手奖给埃文-贝尔,这实在是一个讽刺,不是吗?不过这个讽刺也许只有真正的知情人才了解,对于在场的观众和格莱美主办方来说,没有任何的不妥,早些年埃文-贝尔和忧郁心境之间的恩怨现在也早就烟消云散了,即使是炒冷饭也没有媒体愿意旧事重提。但对于忧郁心境和埃文-贝尔来说,却恍若隔世。
埃文-贝尔走了上来,他率先张开了双手,给了吉伦-哈斯一个大大的拥抱。吉伦-哈斯只能笑着说到,“恭喜。”不知为何,吉伦-哈斯的眼眶似乎有些湿润,就好像拿奖的人是他一样,也许是因为灯光实在太过刺眼了。
埃文-贝尔松开了吉伦-哈斯,一张大大的笑脸就出现在吉伦-哈斯的面前,随后他又分别拥抱了忧郁心境剩下的队员,包括雅各布-提波。只是,雅各布-提波的身子格外僵硬,就好像是刚刚苏醒的木乃伊,而布鲁斯-斯特伍德则是拍了拍埃文-贝尔的背部,认真地说到,“你应得的。”
此时司仪已经将奖杯和鲜花端了上来,将由忧郁心境的队员转交给埃文-贝尔,随后就完成了颁奖的过程。吉伦-哈斯不由回头了雅各布-提波,之前说好了,奖杯的颁发交给他,也算是增加雅各布-提波的曝光率,但此时雅各布-提波却是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八年,所有的仇恨早就在时间的冲刷中消失不见了。忧郁心境也好,埃文-贝尔也罢,当年的背叛、分歧、指责,现在都已经不再重要,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然后顺着这条道路一直走到了现在。每个人都在承担着自己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如此简单。
雅各布-提波对于埃文-贝尔早就没有任何想法了,即使今天在斯台普斯球场到埃文-贝尔,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嫉妒?愤恨?不满?那些都不存在,因为埃文-贝尔现在已经站在了另外一个层次,另外一个世界。这就好像一场马拉松,选手永远只会关注自己附近的竞争对手。领先集团可能都已经跑过终点线了,对于依旧在赛程过半处苦苦挣扎的选手来说,嫉妒也无济于事,他们根本不会关注领先集团的情况,而是关注着自己的情况。
但是,当雅各布-提波意识到。他,或者说他们忧郁心境,要将最佳摇滚歌手的奖项颁发给埃文-贝尔时,这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讽刺到让雅各布-提波都想要笑,可惜的是他笑不出来。
这是埃文-贝尔的第几个留声机了?二十三还是二十四?距离历史上获得格莱美最多的歌手史蒂夫-旺德二十五座留声机的奖杯好像也就是一步之遥了,就连距离历史上获得格莱美最多的艺术家——英国指挥家乔治-索尔蒂爵士的三十一座留声机奖杯都没有多少距离了。
而忧郁心境呢?雅各布-提波又怎么会忘记呢?他们就连一次格莱美提名都没有获得,这是多么的讽刺。
想到这里,雅各布-提波就无法控制自己的肢体。因为他自己就觉得这一切就是一个笑话。当初他是多么迫切离开埃文-贝尔的光环,他又是多么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埃文-贝尔证明自己的能力,又是多么希望将埃文-贝尔踩在脚下,可现在呢?现在又是如何,根本无需埃文-贝尔做什么,雅各布-提波自己就觉得记忆中的自己是多么的荒谬可笑。所以,他一动不动,因为他根本就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
吉伦-哈斯只是回头了雅各布-提波一眼,他就知道。雅各布-提波肯定是出神了。所以他也没有再继续坚持,因为他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情形是多么的有趣。他连续眨了几次眼睛,让有些湿润的眼睛尽量恢复正常。随后,吉伦-哈斯转过身,从托盘上拿起了留声机奖杯,递给了埃文-贝尔,而站在旁边的布鲁斯-斯特伍德则拿起了花束,也交给了埃文-贝尔。
埃文-贝尔接过了奖杯和花束,走到了话筒的面前,现场的掌声已经停了下来,埃文-贝尔透着眼前那一片光晕了过去,停顿了一下,随后才说到,“我记得在大学的时候,我一腔热血地想要搞一个乐队,弥补一下自己童年在百老汇消耗的时光。”
听到埃文-贝尔的这句话,准备离开舞台的忧郁心境顿时就分成了两个部分,吉伦-哈斯、布鲁斯-斯特伍德和雅各布-提波三个人的脚步都钉在了原地,而乔-布罗斯等三个人则继续往前走。
“我当时去参加了一个乐队主唱的面试,面试里有一道问题是这样的,‘你所理解的摇滚是什么’。”埃文-贝尔说到这里,轻笑了一下,而吉伦-哈斯三个人则加快了脚步,跟上了乔-布罗斯等人,回到了侧台,然后转过身,着舞台上笼罩在灯光里的埃文-贝尔,“当时我说,摇滚是一种音乐。”埃文-贝尔的话让现场所有人都爆笑了起来,就连埃文-贝尔自己也是满脸的笑容,“我还说,我理解的摇滚其实就是我的梦想。”
“现在想来,我说的完全就是废话。倒是当时的面试官说的话现在想来却意味深长,”埃文-贝尔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虽然他没有回头,但是站在侧台的吉伦-哈斯等人知道,埃文-贝尔这番话是在说给他们听的,十年前在哈佛大学的相遇和十年后在斯台普斯球场格莱美舞台上的相遇,形成了一个轮回。“他说,摇滚不是流行的穿着,也不是激进的思想,更不是颓废的态度;摇滚不只是另类,也不只是的流行;摇滚不是长发、皮衣、吉他加上架子鼓,摇滚更不只是一个大喊大叫的沙哑嗓子。摇滚是一种精神,建立在我们追求音乐追求梦想的作品之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