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学校里交给武叔叔,羽绒制品这边就由老杨全权负责。村里的大事小情儿有大哥顶着,淑珍只要跟连山两个全心搞她们的良种优化与培育就好。
经过七二、七三、七四这三年的推广,她们夫妻提出的套种理念已经火遍了全国。
那七百八十多亩的稻田产量也是一年高过一年,七三年的秋收时竟然超过了亩产千斤大关。在没有杂交水稻理念的当下,这产量绝对有够惊人。而且不同于别处的虚高浮夸,他们这是实实在在拉到省里当作种子的。数量都恨不得精确到两,绝对没有弄虚作假可能。
光是靠着这稻种,淑珍和连山夫妻俩就一次又一次地登上了国家级的新闻版面。
虽然仍在刘家村没挪动地方,但两口子的待遇却也是涨了又涨。
淑珍和连山的工资都超过了百元,比一般的市厅级干部待遇还要高些,每月还有定量的各类供应。在普通工人一个月二三十块的当下,这两口子养活着四个孩子还能每月存个百元左右,小日子过得也是众人称羡。
是的,四个。
七三年春五月,淑珍生下了次女连心悦。现在肚子里又揣上了一个,才堪堪四个月的大小,预计明年也就是七五年夏天的产期。
一共三间小土房,去掉一间厨房。东屋住了连山和淑珍带着小心悦。西屋就当了二婶子和连恩、琛琛、心之的卧室兼三小的书房、游戏室。
摆了不少的家具不说,还有连恩的书桌、书架。龙凤胎的积木、木马等各类的玩具,满满登登的简直连点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想想明年夏天就要报道的三儿子,七七年秋的老闺女,淑珍就觉得这盖房子似乎是件挺迫在眉睫的事情。
眼瞅着二婶子岁数一年比一年大,家里的孩子却是一年比一年多。再找个人给她帮忙那都是必然的,而找人简单,住宿什么的却又是个问题。
“让大哥帮忙写个批条,咱拉砖盖房子吧!”听着媳妇这半是感叹半是忧伤的说完后,连山很是干脆利落地拍了板。依着他们现在的级别,别说是盖个转房了,就是盖个楼房也半点儿不犯毛病。左右钱也够用,干啥非要孩子大人住得憋憋屈屈呢?
盖!
大大的盖!
整他个二十八米乘九米的大六间。
到时候一个大间分栅成四米半乘四米半的小间儿,一个孩子一个屋。保证让熊孩子们个个有地方住,谁也别拿挤得慌说事儿来往他们两口子屋里挤!
盖房子这事儿其实是淑珍早就有的想法儿,但傻老爷们的设计她却是咋也苟同不了的。
反正这今年报名后年也不定能排上拉砖,这事儿倒也不急。淑珍觉得自己有的是时间慢慢构思,再多年后流行的砖房样式中选出个自己最最中意的copy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