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风起云涌(六)(2 / 2)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641 字 1个月前

第一类是相对于比较虚荣的官员来说的。对于这些官员,退休回乡就叫做“荣归故里”。这类人非常看重脸面,而自己能够熬到退休,也就证明自己为官没有什么污点,是正常退休。</p>

既然是正常退休,那就是带着光环回来的,尽管已无官职,但能在朝廷混迹几十年,关系网肯定非常一般。因此退休的大臣会受到当地人的崇拜,当地的乡绅富豪都要巴结。送礼的,送钱的,甚至直接送土地的,那是络绎不绝。相反,若留在原地,反而无人问津,只能平平淡淡地度过余生,这对于平时风光惯了的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p>

有虚荣的人,就有低调的人。一些曾经两袖清风的好官退休返乡后,不入世俗,不人前炫耀。相反他们会选择教书育人,又或者在家务农,很少有悠闲自得在家养老的。</p>

因为古代只有高级官员退休后可以领取原先俸禄一半的退休金,而中等以下的官员只能靠自己生活。而这些人在当官时都两袖清风,自视清高,退休后自然也不会和乡绅富豪们同流合污,只能靠教书或者种地来维持生活。那么如果这些清官选择留在原地养老,就会面临无法生存的境地。能不能找到教书的工作且不说,手里没有土地才让他们心慌。所以他们只能回到家乡,毕竟家乡还有几亩薄田是自己的,若还能找到教书之类的工作,那日子也就可以过下去了。</p>

如果这些清官选择留在原地养老,就会面临无法生存的境地。能不能找到教书的工作且不说,手里没有土地才让他们心慌。所以他们只能回到家乡,毕竟家乡还有几亩薄田是自己的,若还能找到教书之类的工作,那日子也就可以过下去了。</p>

就这样慢慢形成了另一种没有到退休年龄做官做不下去了,内心不甘。比如刘大夏目前的举动,因得罪了权势,提前“退休”,可是又在老家开设学堂,弄个“封号”号称“东山居士”,到处宣扬,时弊朝政,指点江山。</p>

这样的操作许多文人官吏都做过,比如陈献章,只不过陈献章是真的不想在朝中为官,称病归故里,还给自己弄出个号,叫病夫,后然想想好像不妥又称白沙子、碧玉老人、石翁等。</p>

还有当朝的李东阳,虽然中途没有罢官回老家,可是也要给自己弄一个称号为西涯,西涯先生。这也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标志。</p>

阎禹锡也是一样,做官做的好好地,不小心得罪贵幸,贬官徽州府经历。因母丧归乡,庐墓三年。出庐之日也是骚操作一番,后又出山升任南京国子监丞,掌京卫武学,又得到姚夔的推荐,超拜监察御史。督畿内学政。</p>

(/69753/69753352/41843286.html)</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