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烂十里(1 / 2)

大明求生记 拉拉袖 1590 字 2022-08-31

总兵官赵辅、都御史王越,工部右侍郎乔毅、刑部主事王鼎看着这门小炮很惊讶,能够用一匹马轻松拉着跑,主要是这炮管跟神机炮差不多大小,可是长度足足增加了一倍,不是炮管,而是整体长度,这炮有防后座力支架,而且能活动,支架可以连接马匹,做工精良,表面光滑,没有炮身上的道道铁箍,所以重量大大地减轻,而神机炮的炮管外径达到了二十五公分,反看这门小炮,炮管外径明显要纤细许多,加上两个大车轮后,就能随意拉动。而神机炮因为太重,搬动不易只能守城,放在固定位置,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可是在一些工匠眼中,这门炮最大的区别是炮管不是采用浇铸法,而是煅打的区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啊。

章子俊一边解说此火炮的不同之处,一边挥手示意在百丈外的几棵树之间,绑起几大块厚木板,又放了几辆神机破战车。等一切搞定后,就让三名工匠操作发射,一边让大家后退三丈外。

这三名工匠全程参与了此火炮的制作,也是兵器局有名的大炮工匠,称为“大匠”,虽然这炮的制作过程颠覆了传统工艺,不过很想要看到结果到底会是什么样子,采用新的营造法后总是带着好奇心,想一探究竟。也是很麻利地操作起来,一人加入火药包,另一人插入火绒线,还有一人把后座支架分开,在泥地上打入二个大铁钉固定炮架,又在双轮前后塞上木块,防止开炮后,炮车移动,最后加入铁弹,点火跑开一丈外。

只听一声闷响后,地面随之一震,炮口冒出一股浓烟,铁弹随之飞出,用肉眼能看到的速度向百丈外的一块二寸厚木板飞去,只见一阵白烟冒起,木屑四处飞散,两边树叶纷纷落下,章子俊看着也很惊讶,想不到一枚直径六公分铁球能把这样一块木板洞穿,还是第一次看到,要是把铁球换成真正的炮弹,来一个爆炸的话,威力就更大了,可是要制作这样的开花弹还得动脑啊,先不去想这些,能把这样一个铁球打出去就是成功。

此时围观的人,全发出一声声的赞叹,好像这炮威力还很大的,到底有多大,还要试射才行,只听赵辅说道:“伯爵大人,此炮威力尚可,能不能再打一炮试试有效距离。”

章子俊回道:“要想试一下最远能打多少,就能推算出有效距离了是多少了,请。”一边说着,一边又朝着三名工匠挥手。

这三名工匠心情激动啊,想不到此炮还真能打,非常麻利地再一次装药装弹,不用校正,因为刚才炮车只是向上震动了一下,只是把炮口抬高了一点。说到这里,就要说说此炮的射角度的问题,章子俊一边看着匠人操作,一边对着赵辅、王越一行说道:“大家看,此炮最大的好处是随时可以调整射角,只要把铁炮后面的垫木拿掉,炮口就会升高,因为铁炮边的炮耳支撑着整个炮管,能活动自如,炮后面用三层垫木,刚才是平射,如果去掉一块垫木,炮口就会向上三寸,再去掉一块垫木,炮口又会向上三寸,不过将来批量营造的话,还要增加垫木来调整多个射角,因炮耳重心靠后,调整炮口时,只要炮尾抬一下,重量不是很大,一个人轻松能抬起。”

刑部主事王鼎说道“这可是新鲜,以前的神机炮要调整射角直接在炮口处垫木,要用多人抬起才行,现在改成后垫木,明显省时省力啊,老朽佩服!”

这就是眼界的问题,要发明出一件东西出来很难,要现有的东西改进才是王道啊,有些物事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就说这炮架,古人想到的把大炮按放在车上,再想法固定住,就脱不开车架上面是平板的思路,就在炮身下面用木头做成炮口高,后面低,木头上开出凹口,大炮放上去即可,要调整射角,立马就想着再用木头垫高炮口,而章子俊的炮车脱离了传统车架,两个轮子中间只是一根车轴连接,炮两边纵向木头大梁,明显炮车宽不过三尺,上面还有厚铁加强,车下面是空的,炮尾可直接撑地,这是最大射角,成七十度状,只要抬高炮尾,就能实现射角大小,就这样一个小小的改进,让人眼前一亮。

章子俊还在轻描淡写地说着:“不过此车架,还有改进的地方,目前只是演示而已……。”

随即又是一声闷响,一枚铁球飞出炮口,这种滑膛炮的初速不是很大,可是后力强大,越过树梢,远远地飞了出去。

这是要等了,等着派出去的禁军回报,在这个空隙时,大家把这门小炮围了个水泄不通,摸的摸,看得看,工部右侍郎乔毅一摸炮管道:“现已打了二炮,炮身以发热,不知此炮能连续开多少。”

这是个问题,章子俊也不知道,神机炮可打五炮后,就得停射,用水给炮降温,而每一次打过后,要用沾湿的捅杆,清理炮膛,一是为了把未烧完的火药残留清理出来,二是捅杆上绑着棉布沾湿后给炮膛降温,不然下一炮倒进黑火药时会有点燃的风险。

而章子俊改进了黑火药成颗粒状,这样在点燃后,燃烧比粉末火药要充分,残留也会少许多,不过每打一炮,同样需要清理炮膛,所不同用的是药包,非散装,神机炮目前装药用的是一个竹筒,一小桶定量,可是装进去时弄的炮口处散散落落,到处是火药,还要用干懆的捅杆推着药往炮后杵结实,接着再加进许多破布条,再把铁弹装进去,为了防止铁弹在炮管内不到位,影响射程,又要用捅杆杵一下,这就大大降低了开炮速度,操炮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