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的谶语也在流言蜚语之中不知不觉传到了南阳郡。天下盛传:“王氏必灭,汉室当兴。”对老百姓而言,谁当皇帝都是一样,只要他们能够在饥饿的时候有一口饭吃,在寒冷的时候有一件衣服穿,在打雷下雨的时候有一个可以躲避的场所,就足够了。但是如果天下又将易主,那么无论兴亡荣辱,苦的可都是老百姓了。想想“浮尸百万流血漂橹,千里沃野无炊烟”的凄凉和沧桑,多少让寻常百姓不寒而栗。人们不禁或明或暗的问询,天下真的又要大乱了吗?
无人知晓,刘歆所传的真命天子就隐藏在民间,即使连他自己也不知晓。但却有各方术士接连推算而出,真命天子绝对不是那个有才无德的刘歆,正所谓:“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终于在有形无形之中,有人遇见了刘秀这条九天神龙。
地皇初年,刘伯升、刘秀兄弟和他们的二姐夫邓晨一起去宛城拜望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术士穰城人蔡少公。此人也是个著名的江湖术士,以精通图谶闻名,在南阳郡一带极有名气。不知不觉之间,他们竟然聊到了天下气运。
蔡少公说道:“依照老夫所研究之图谶中的说法,王氏政权必不久长,汉室中兴指日可待,而这真命天子的名字就叫做刘秀。”
大家闻言,立马想起了不久之前在宫中改名的国师公刘歆。有人急忙向蔡少公问道:“您说的可是当今国师公刘歆?”
刘秀闻言,随即开玩笑道:“说不定,这人会是我呢?”
众人闻言,当即大笑,知晓这就是刘秀的玩笑直言,也就没有人当真。然而,刘秀的兄长刘伯升听闻此言,则不免有些激动。当然,他并不相信自己这个胸无大志的弟弟刘秀会成为未来皇帝,只是对“王氏必灭,汉室当兴”的谶语特别感兴趣。而刘秀也在这条谶语中找到了一丝契机。
这日,一个名叫李通的人来找刘秀兄弟。李通,字次元,也是南阳宛城人。李家世代经商,他的父亲名叫李守,精于生意之道,李家生活非常富裕。李守虽然社会地位不高,却治家有道,善于教育子弟。在他的督促管教之下,他的儿子李通也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李通的父亲也和当时社会的众多富贵之人一样,在这个乱世之中,没有什么力量可以保存自己的家世地位,就连支撑起这个社会的政权都会随时崩溃,因而只能相信一些莫须有的东西,那就是卜卦之术。不久,还真的让他父亲得到一个谶语,叫做“刘氏复兴,李氏为辅”,并告诉了李通,李通得此谶语,日夜研究,终于发现,或许自己就是辅佐那个顺天应命的人。如果成功,那便是三公九卿、封侯拜将,光宗耀祖自是水到渠成。于是,李通毅然决定,辞去现下的补巫丞的这个芝麻小官,去寻找自己的远大前途。适时南阳刘秀的兄长宽厚仁侠之名远近知名,李通的堂弟李轶就对李通说刘伯升、刘秀兄弟泛爱容人,可以共谋大事。李通笑了笑说:“正合我意。”原来他也早就有了想法。于是李通就要李轶设法与刘伯升联系。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几番寻找,李氏兄弟终于找到了刘秀。然而此时的刘秀,却刚刚从大牢中出来。原来,南阳大旱,饿殍遍野,刘秀及其兄长便生了造反自立的心思。为了筹集军费,刘秀利用其善于经营的优势,将家中的粮食全部运到县城变卖。哪知这边的官吏知晓后,不经任何查实,便定了他偷盗粮食之罪。官吏认为在如今这个人人缺衣少食的时候,他们的粮食一定不是来自正途。刘秀就这样被关进了大牢之中。正当刘秀哀叹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之时,竟让刘秀碰见了旧时朋友樊晔。樊晔字仲华,新野县本地人,此时正是县里的一个小官吏。樊晔让刘秀饱餐一顿,又帮助他去寻找自己的姐夫邓晨,樊晔花了些钱,将刘秀救了出去。
此事虽然不大,却也让刘秀认识了当时社会官吏的。官员不辨黑白就擅自抓人,这样的朝廷留着也只是祸害百姓。刘秀刚刚出狱,便听闻李轶竟然要来见自己。此前自己的兄长刘伯升因为不满李通的一个兄弟申徒臣为人傲慢,一怒之下,将其斩杀。这样说来,刘李两家还有不小的仇怨。因此,刘秀踌躇不决,他担心李轶此次前来是不怀好意。于是,他前去见李轶,还不忘带上一把匕首。
宛城人李通、李轶见到刘秀,忙用河图符命征验的书来劝导刘秀说:“刘氏家族要重新兴盛了,李氏家族是刘氏宗族的辅佐,而刘家的那个真命天子就是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