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孙子的生平事迹(1 / 2)

<b></b>孙武,字长卿,其生平事迹最早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为陈国公子陈完后裔,孙书之孙,孙凭之子。作为春秋末兵家的代表,孙武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兵圣、兵学的鼻祖等。

出生于齐国贵族世家的孙武,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饱读兵书,对军事非常感兴趣。加上孙武所处的时代,战争频繁、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这让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战争理论。但是,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孙武感到齐国大势已去,对内部权利争斗非常抵触,不愿纠缠其中,于是产生了远走他乡的念头,希望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当时,南方的吴国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大有崛起之势。孙武认定吴国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于是毅然离开齐国,经过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去。孙武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都是在吴国发生的,死后亦埋葬在吴国,因此历史上一直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楚国名臣伍子胥。伍子胥因为家门的牵连,被迫流亡到吴国。他也是一个很有志向的青年,希望在吴国有所建树,将来为家人报仇。两人结识之后,发现彼此意气相投,遂成为挚友。孙、伍二人避隐在吴国的市井当中,等待机会面见吴王。

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吴国阖闾当政之后,礼贤下士,任用了一批贤臣,其中就有伍子胥。阖闾体恤民情,注重农业生产,积蓄粮食,修路筑城,训练军队,一时间吴国民心振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立志要强盛吴国,灭楚称雄。这一切都被孙武看在眼里,因此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其旷世巨著《孙子兵法》即于此时写成。

阖闾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治国政策,让孙武意识到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因而不久孙武便经由伍子胥,把其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献给吴王。吴王阖闾看后大为赞赏,并对其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随后,为试其治军才能,阖闾令孙武“小试勒兵”。为了增加考验的难度,吴王问“可以用妇女进行试练吗?”孙武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于是吴王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让孙武演练阵法。

结果吴王的难题没有难倒孙武,由宫女组成的“军队”在孙武的指挥下,“中规矩绳墨”,这就是历来广为流传的“吴宫教战”故事。孙武的演练虽然很成功,可是吴王并不领情,一句“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就想把他打发了。孙武毫不客气,当面指责吴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令吴王羞愧不已。最终知人善任的吴王拜孙武为将,使孙武成为他的得力将领。

孙武所献的《孙子兵法》十三篇,总共不到六千字,在字数上还不及现在一个本科生的学士论文,但是其中说提及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几乎成了军事理论上无法超越的经典。孙武向吴王推荐自己时曾说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这既是他对自己的才华非常有信心,也是对《孙子兵法》的价值予以肯定。

上任伊始,孙武杰出的军事才能就初现端倪。当时,吴国如果想要往外扩张,就必须要先消灭一个强劲的对手——楚国,对此吴王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时,孙武提出先消灭楚国的保护国,再寻良机进攻楚国,他的这一策略得到了吴王的采纳。在孙武的带领下,吴军很快消灭了楚国的两个保护国——钟吾国和徐国。这时,处于胜利喜悦中的吴王想要趁机进攻,一举拿下楚国,但却遭到了孙武的反对。因为此时的孙武经过一番冷静思考后,觉得此时吴军已十分疲惫,不宜再继续作战,否则将损失惨重。吴王听后觉得有理,便引兵回国。之后,吴国采取伍子胥的“疲楚误楚”策略,对楚国只骚扰不进攻,使楚国逐渐对吴国放松了警惕。

如果说孙武之前取得的胜利只是其崭露头角的表现,那么接下来的“大破楚军”则证明了其不愧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的保护国蔡国遭到了楚国的进攻,弱小的它只好向吴国求助。趁此机会,吴王亲自率领三万吴军向楚国进发,随从的有其弟夫概、伍子胥、孙武、伯嚭等。当时随同作战的,还有唐国。为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胜利,孙武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在蔡、唐的协助下,率领三千五百名精锐士兵迂回前进,很快攻克了楚国北部的三个要害之地,并抵达汉水东岸。楚昭王闻讯大惊,迅速派出其下的大将沈尹戌、襄瓦等出兵抵抗吴军。

经过一番商议后,沈尹戌决定由襄瓦来拖住吴军主力,自己则负责从后方进攻,对吴军形成前后&nbp;进攻之势。这本是一个能置吴军于死地的策略,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发生了变化。急功近利的襄瓦不等沈尹戌从后面进攻吴军,即率先对吴军发起进攻,孙武见此,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退至大别山。本以为占尽先机的楚军趁机发起多次进攻,结果皆惨败,士气也随之下降。眼见楚军已疲惫不堪,孙武决定对楚军发起总进攻,与楚军于柏举进行决战,与此同时,吴王之弟夫概私自率五千士兵进攻楚军,楚军阵脚大乱。见此,吴王趁机投入主力,楚军纷纷溃退,吴军乘胜追击,于柏举西南的清发水、雍澨击败楚军残部。

沈尹戌闻讯即由方城率兵回救,但已无力回天,惨遭吴军打击,沈尹戌亦战败而亡;之后,吴国还于麦城再次大败楚军。经过五战五胜后,吴国成功消灭楚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举之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吴国)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入郢,即指柏举之战。在这场大战中,孙武仅凭三万吴军即消灭了强劲对手楚国,他也凭借这一战一举成名、威震四方,其突出的军事才能亦在此战中得以充分展现。

吴王阖闾死后,孙武及伍子胥继续发挥才能,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并助其大败勾践。

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他听信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孙武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对伍子胥惨死十分心寒,于是便悄然归隐深山,修订兵法,使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