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十年生聚,十年教训”(2 / 2)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举行会盟,吴王为了实现称霸的野心,就把吴国内的精锐部队都带到了黄池。在吴王率兵出行之前,夫差的儿子太子友则继伍子胥之后,又一次劝谏吴王。太子友跟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吴国动用全国的兵力与物力在外征战,却不自知背后的越国会以精兵来消灭自己,这才是世间最危险的事情。然而,吴王夫差根本听不进去太子友的话,竟自带兵北上,定要争霸中原。这样,吴国内就剩下了太子友和一些残兵老卒留守。

越王勾践看到此种情形,就问范蠡现在是否可以攻打吴国,范蠡就对越王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越王勾践与范蠡制定了攻吴的计划,等到吴王率军全部到达黄池之后,越国就立即伐吴。越国动用了4万训练有素的士兵、2000名水兵,外加上越王的近卫军6000人以及1000余名军官,共近5万精锐分兵三路大举进攻吴国。范蠡、后庸率兵从海路入淮,断绝黄池吴军的归路;畴无余、讴阳率兵从吴国南境直插到姑苏;越王勾践则亲率中军紧随其后。吴军则在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以及寿于姚的带领下奋力抵抗。

越军攻破姑苏,杀了太子友,焚烧了城池,并夺取了吴国的船只。正在黄池会盟的吴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封锁了消息,在会盟结束后立即班师回国。回国之后,吴王即向越国请和,而越国自知还不能一举消灭吴国,就答应言和,但实际上越国依旧在加紧灭吴的准备。

四年之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饥荒,越国决定趁此机攻灭吴国。于是越国勾践与范蠡等人反复谋划后,认为要先保证越国的社会稳定与民心所向,才能保证灭吴的成功。因而,勾践便从宫内到朝廷,对嫔妃、宫官以及留守的大夫们等逐一严令要忠于职守,说道“内政无出,外政无入。”接着,再次申明军纪,斩杀有罪之人,全城、全军都被晓之以法。同时,勾践还号召国人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送子弟参军,并告诉军士要安心服役,国家会安抚照顾军属等。在这一系列措施之下,越国加强了国内的稳定,民心相聚,为越军出征消除了后顾之忧。

随后,越王率兵进攻吴国,在笠泽南岸与北岸的吴队隔江对峙。越王勾践为了获得胜利,决定把越军分为左右两翼向吴军发起进攻,自己则亲率6000精兵作为中军,突袭吴军的中路,而这一切都在夜色的掩护下实施。当夜幕降临后,越王勾践命左、右翼越军在夜色的掩护下偷偷渡江,并埋伏在那里,直到午夜时再一起鼓噪而上。是时,越军在吴军的左右两翼突然发动进攻,吴军于是也分成左右两部进行抵抗。

正在双方激战正酣之时,越王勾践率军从中路杀进吴军阵中,致使吴军阵脚大乱,大败而归。越军则紧追不舍,连战连捷,直逼到吴国的姑苏城下。由于上次越军攻破并焚毁了姑苏城池,因而吴国对姑苏城又进行了精心的营造。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后,现在的姑苏城池坚固,易守难攻,越军想要一鼓作气攻入姑苏,实非易事,只好回师。但是笠泽之战的胜利对于越国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此战之后,吴国的兵力与财力基本都已消耗殆尽,只能疲于应付越国的进攻,回天乏术;越国则开始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其兵源与财力都十分充足,并对吴国展开了全面围攻之势。

公元前475年,越国对姑苏城再次发起进攻,但仍未攻克。于是,勾践对姑苏城采取了围困战略,在越军围困了姑苏城长达两年之后,吴国终于“士卒分散,城门不守”。公元前473年的冬天,越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并最终攻进吴都姑苏城内。吴王夫差率众逃到了姑苏台上,被越军重重包围。夫差无奈之下,派王孙雒裸露肢体,跪行来到越王勾践面前求和“你失势无援的臣子夫差冒昧地吐露心声以前曾在会稽得罪了您,不敢违背您的命令,同您结好;如今您前来惩治我的罪过,我不敢不从,希望也能像当初在会稽一样让我成为越王的臣虏。”勾践听到这些话后,有点恻隐之心,想要答应他。

范蠡则对越王勾践说“当初天意让吴国灭掉越国,但吴国没有服从;如今天意要越国灭掉吴国,难道大王还要想夫差那样违背天意吗?何况大王每日辛苦劳作,夙兴夜寐,就是为了灭掉吴国,谋划了二十二年的大业,难道就要这样放弃吗?再说,如果不接受上天赐予的机会,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难道大王忘了会稽之辱了吗?”但勾践却说“我也很想听从你的意见,但我实在不忍心如此对待吴国的使者。”于是范蠡不顾王孙雒的苦苦哀求,击鼓出兵,并说道“君王已经把政事委托给我了,你快走吧,否则休怪我不留情面。”王孙雒于是泪流而去。

越王勾践最终在范蠡的帮助下,下定决心,灭亡了吴国。吴王夫差最后也成了越国的阶下囚。勾践好像还有些怜悯之心,于是派人跟吴王说,封给其甬东之地,管理300户人家。吴王夫差悲愤交集、羞愧难当,于是流着泪说“我老了,不能再服侍大王了。我真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话,竟落得了今天的下场。”说完之后,夫差就拔剑自刎。

越国攻灭吴国后,吞并了吴国的土地,使越国一跃成为周王室东南方的一个诸侯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