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朱标在屋内看京城传来的消息,大体上到也没有什么变动,只是汪广洋被打压的有些惨,中书省和六部的事物基本就是给他过过眼,最后都是胡惟庸拍板。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被杨宪搓磨的消了心志,整个人就是在摸鱼,对胡惟庸下的命令绝无二话,比前两年的李善长都隐忍,也不知道图个什么。
虽说朱元璋也没指望他能制衡胡惟庸,但是这么光明正大的让权求安也太没体面了,让老朱这个特意提拔的人都没了脸面,在这样下去都不用胡惟庸动手,朱元璋就会把他踢下去。
其余的倒没什么大动静,杨宪死后浙东党损失惨重,零零碎碎又被淮西勋贵穷追猛打,不是被贬到地方就是投庇到刘伯温手下,只可惜依目前的形势,刘伯温自身难保。
其余的朝廷大佬都不理会这些,尤其是军方的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是冷眼旁观,不过他们不表态就是默认为支持胡惟庸,毕竟都是淮西人。
朱标笑了笑,这走了半年倒是错过了不少好戏,随手又拿起凤阳发来的奏报,目前那边的形势很好,有朱樉朱棡朱棣看着地方官吏也老实的很,庄稼也长得好,户部的人看过了,只要没有天灾收成定然是不错的,秋收后也就不用朝廷在拨粮食了。
最后就是常遇春给他发来的书信,北方目前没问题,常遇春得了空闲就率领几千骑到草原上打猎,跟蒙古各部都打了不少交道,那些大部族不说,小一些的都还满意现在的情况,并没有闹事的想法。
这也就是常遇春情况特殊,女儿成了太子妃,儿子跟在朱标身边办事,否则他是万万不敢这么浪的,身为边防统军大帅,肆意深入草原结交蒙古王公可是大忌讳,就是徐达李文忠也不敢。
朱标想了想倒也没说什么,倒是不觉得常遇春会有什么其他想法,他都到了这个地位,指着造反成功还不如指望常洛华早点儿生下儿子来的稳妥。
朱标无奈的摇摇头,这事儿也就常遇春敢干,同样的条件下徐达就绝不会这么做? 这也是个人性格的原因? 徐达稳,常遇春莽。
翻到后面就是常遇春临行前朱标交代疏通北方运河的事情了? 阻碍颇多? 北方这个时候方方面面都远不如南方了,无论是人口还是其他? 强令徭役伤民太甚,朱标也舍不得? 毕竟人口才是他最重视的。
正想着的时候徐允恭常茂走了进来? 看样子是喝了不少,不过还知道要见朱标,所以最起码的理智还在,他们行礼后朱标打趣了几句? 人都是有感情的? 这俩人跟他南来北往的也不容易。
几句话后徐允恭从怀里掏出了一叠子银票,常茂接过后又从自己怀里掏出同样一叠并在一起走上前放在了朱标面前。
朱标也没意外,伸手接过后掂了掂笑道:“江南世族果然豪富,舍了那么多田地还能拿出这么多银子。”
徐允恭躬身说道:“各家都领了不少子弟,给这些银子就是希望等到了京城能多照扶一二? 毕竟他们心里还是没有底子。”
常茂咧着嘴说道:“若是几千两的也就收下了,可这整整十万两的银票太烫手了? 还要交给殿下处置吧,左右是我们俩收下的? 等回了京城领他们喝几顿认识几个朋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