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时间来到大业十七年。</p&t;
杨遇安的下柱国修为渐渐稳固,便开始尝试冲击下一个阶段。</p&t;
他能隐约感觉,只要遵循自己认准的大道走下去,有逆鳞相助,六年之内登临上柱国或许有些困难,但中柱国是稳的。</p&t;
</p&t;
李渊也不过中柱国的境界而已,东都三王更是连下柱国都没有。</p&t;
只要杨遇安能成为群雄中唯二的中柱国,至少稳守南方不成问题。</p&t;
如此一路安心修行,低调发展,到了这年夏天,杨遇安忽然感觉自身修为碰到了瓶颈。</p&t;
不管怎么修炼,距离感悟下一个境界始终差了一线。</p&t;
而不能感悟到,便无法进行修行。</p&t;
这跟自己先前预估的进度不一样。</p&t;
“我自身对大道的感悟没有出错,逆鳞也没有破损……看来问题不在内而在外。”</p&t;
柱国证道不同于大将悟道,光顾着自身修行是不行的,还得关注外界的环境。</p&t;
譬如杨遇安修社稷之道,那天下苍生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不管多么微小,都与他息息相关。</p&t;
而他自问,自己对江南的经营还算尽心尽力,除了因为时代局限,加上世界规则的差异,一些前世的“先进”经验无法用上之外,他已经将手头上能用上的力量做到极致。</p&t;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哪呢?”</p&t;
就在杨遇安百思无解之际,一个意外的消息忽然传来。</p&t;
江南各地突发大水,不少地方受灾。</p&t;
“是因为水灾影响力民生,进而影响力我证道?”</p&t;
这个年代通讯技术并不发达。</p&t;
虽则柱国大能有模湖感知千里之外的能力,但除非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关注,否则也无法第一时间察觉。</p&t;
而显然以杨遇安现在的身份地位,不可能像个全天候雷达一样时刻关注全局每一处地方的动态。</p&t;
所以当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便意味着灾情已经出现了。</p&t;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p&t;
他当即召集留守府众人,全力组织各地赈灾。</p&t;
而很快他就发现,这次突发洪灾并不仅限于江南地区,河北、河南、河东、甚至遥远的关中,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情。</p&t;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历来是洪涝灾害的重灾区,此次损失尤为严重。</p&t;
反倒是江南地区因为地广人稀,加上杨遇安治下几年各地仓廪殷实,所以水灾看似严重,其实事后统计并没有损失多少人口。</p&t;
灾害反而是三地中情况最轻的。</p&t;
不过就在众人为此暗暗庆幸之际,杜如晦却忽然提醒道“北方中原群雄忙于战事,根本无瑕救灾。加上历年征战各地农事轻疏,仓库中早已没有多少余粮。就怕这次灾情过后,河南山东各地又要多出无数逃荒的流民。流民数量一多李密等三王也未必能控制得住。毕竟他们李密与窦建德麾下本也是流民出身的人最多。”</p&t;
“若他们彼此争夺粮食内耗攻伐也就罢了。就怕李密打起咱们的注意,输毒于外啊!”</p&t;
</p>
<crpt>;</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