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的地方,单单小小的石河村,就有野生酸枣、野生松蘑,以前因为信息闭塞,村民们不清楚这些东西的价值,年复一年,大好的资源都被白白浪费了。
甚至杨巧兰纳的那种鞋垫,如果好好包装一下,绝对能卖上一个好价钱。
傅松的想法很简单,借助傅冬的销售网络和销售员,广泛收集胶东地区的各种物产,包括产地、产量、价格、特色、以往的销售情况等等,汇总起来后从中筛选寻找有潜力的物产,然后想办法打开销路,能出口的出口,不能出口的内销。
刚开始范围不用太大,只在沐城,如果效果不错,还可以委托沐城之外的经销商代为调查,到那时,就不是一张简单的物产调查表那么简单了,还可以把各种商品都包含进去,做成一本厚厚的黄页……
把想法跟傅冬简单说了一遍,傅冬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因为是顺手的事儿,便一口答应下来。
吃过午饭,趁着太阳暖和,傅松和傅冬在院子里开始做上坟用的灯。
把青萝卜和胡萝卜表皮上的泥擦干净,然后切成两三指厚的段,用铁汤勺将萝卜中间挖掉三分之一厚度,灯座便做好了。
杨巧兰手把手教杜鹃做灯芯,先将芦苇杆劈成火柴杆粗细的长条,然后截成食指长短,外面裹上薄薄的一层棉花,三分之一处折成直角,另一头插在萝卜灯座中央。
一袋子萝卜都收拾完了,切好的萝卜段整齐地码在院子里。
傅冬找了个喂猪用的大铁勺,擦洗干净后,将切成段的粗蜡烛放在铁勺里,架在火上,等蜡烛融化后,小心翼翼地挨个浇在灯芯上,这样一个上坟用的灯就做好了。
第二天下午过了四点,大哥挑着扁担,傅冬扛着铁锨,傅松抄着手跟傅斌走在后面。
他们仨走得算是早的了,半路上被去后山上坟的大部队追上了。
傅明光挤到傅松身旁,道“老三,你啥时候收酸枣?”
旁边的人顿时竖起了耳朵,齐刷刷地看向傅松。
傅松笑呵呵道“二叔,我可从来没说过收什么酸枣。”
傅明光道“你不收干啥让大家伙儿摘酸枣?”
傅松道“我啥时候让大家伙儿摘酸枣了?我说过吗?”
“你不是让……”,傅明光张了张嘴,把剩下的话硬生生咽了回去,好像他还真没说过这话,只是这个正月里,村里人都快把附近山上的酸枣摘光了,他家里也有两大麻袋酸枣,如果没人收,岂不是白费力气了?
这个傅老三,在外面上了几年学,现在变得滑不溜秋的。
傅松没再搭理他,快走两步跟上两个哥哥。
傅春面带忧色,道“你干嘛不说实话?”
傅松撇撇嘴道“说了又咋样?他们不会感谢我,只会觉得我这么做是理所应当的。”
傅春摇摇头叹了口气,道“都是乡里乡亲的,意思意思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