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实验室(2 / 2)

一方面沐大的教授要么是清华要么是北大的,素质在国内都是拔尖的。

另一方面沐大又有本科生这样的廉价体力劳动力,尽管短期内没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点,但教授们在清华、北大可都有研究生啊,再加上还有不少清华、北大的年轻老师,这样一来,廉价的脑力劳动力也有了。

三管齐下,科研的基本条件都具备了,关键是要价还不高。

梁希见他咧着嘴笑得跟个傻子似的,问“想什么呢?是不是又要使坏了?”

傅松有些无语道“你这话说的,好像我一肚子坏水一样。”

“我还不知道你?一这么笑,肯定有人要倒霉。让我猜猜,是不是马主任?”

“我打他主意,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刚才是在想,国内高校和研究所的宝贝不少,以后要多多跟他们开展合作。”

梁希白了他一眼道“拉倒吧,有些东西你最好别碰。”

傅松笑道“这个还用你说?我心里有数,有的东西就是求我我也不碰。”

吃完晚饭不久,就接到梁敏章的电话。

梁敏章白天在单位确实有些话不方便说,同样地,傅松当着马喻溪的面有些话也不方便说,现在只有翁婿二人,自然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作为科技司司长,梁敏章对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弊病和存在的问题一清二楚,最大的问题是高等学校的研究所和实验室与经济建设联系不紧,供求不见面,科技与生产脱节,使得高校科技力量游离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之外。

而高校研究所和实验室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资金、场地、劳力等的制约,科研成果大多停留在实验室水平,成熟度较差。要实现成果转化,还需要进行中试、设计、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这些都不是高校的专长,因而在这样体系中难以实现成果的转化。

尽管最近两年高等教育系统一直在提倡“产学研”相结合,但谈何容易,呼声确实不小,效果却不怎么样,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高校和企业隶属于两个独立的系统中,存在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难以协调。

至于企业与高校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这在之前是没有先例的,正是因为没有先例,所以梁敏章才更为重视,打算把这件事儿当作高等教育改革中探索和实践的一个课题。

而且,梁敏章下午跟部里的领导通过气,都认为这个机会确实难得,已经原则上同意促成此次合作。

不过教委更关心的是具体的合作方式,比如联合实验室成立后所有权归谁,成果如何应用转化,利益如何分配等等。

“小傅,你跟马喻溪主任谈的怎样?”梁敏章都顾不上他的宝贝闺女,一上来就开门见山问道。

“爸,今天下午我跟马主任初步达成了共识,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协调发展。我们公司有资金、生产、经营、销售、设备方面的优势,生物工程系有技术、人才、信息优势。公司会投入一笔启动资金,作为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的建设费用,首批科研项目经费也由我们来提供。”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