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趁夜渡河(1 / 1)

济尔哈朗的出身问题,加上他一直谨小慎微,让皇太极起了扶植之心,利用他对抗其他贝勒体系的人,所以他才可以领兵五万。只不过虽然皇太极对他非常抬举,其他贝子贝勒却有些看不起他,经常有人出言调侃。

济尔哈朗也知道自己身份不同,不能太过于这些人争执,但他还是坚信自己担心很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话语权,他只好看向了旁边的阿巴泰,希望他能说句公道话。

阿巴泰知道济尔哈朗的意思,他身为努尔哈赤嫡系的第七子,自然有能够压制豪格与萨哈廉的身份,只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考虑。这次作战他已经损失了一万多蒙古骑兵,却没取得任何像样的战果,如果不消灭眼前这支骑兵被他们跑了,自己回去是要受责罚的。

最近皇太极正谋划着改变分封制度,将有足够军功的贝勒封为亲王,以逐步削弱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影响力。在这个紧要关头如果出了问题,阿巴泰亲王的帽子恐怕就不用想了,所以他还是比较倾向于进攻的。

看了看旁边的济尔哈朗,阿巴泰叹气道:“可惜皇上不在这里,脑子最灵活的老十五也不在,如果有他们肯定知道明军打算做什么,我看不如按兵不动等皇上来了再出兵。”

“等皇上?恐怕到时候对岸的那些明军就跑了。今天我们增兵数万,他们难道还敢继续坚守吗?”萨哈廉说道。

“我看也对,如果今晚不进攻,等到明天早晨对岸肯定就看不到人了。”豪格也表示支持萨哈廉,他们这些小辈对战斗和军功充满了渴望,恨不得立即出击才好。

这个时候豪格的支持非常重要,他是皇太极的大儿子,未来或许还能继承皇位,他的话语权甚至比阿巴泰还要大。如果不是豪格年级太轻,军功不足以压服那些骄兵悍将,说不定这次他就自领一军,而不是跟着阿巴泰当副手了。

豪格都这么说了,济尔哈朗只好选择闭嘴,而阿巴泰随后也选择支持自己的这位侄子。毕竟今后在朝中能否立足,阿巴泰很需要这个侄子的支持。满清帝国才刚刚建立,已经出现了朝中的政治斗争,并进而影响到了军事决策,这不能不说是皇太极的悲哀,或者说这是君主制的通病。

众人通过了夜间发动突袭渡河的作战方案,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会将所有蒙古骑兵派上去,剩下的两万八旗骑兵在后面压阵以避免伤亡。众人讨论过后,立刻开始渡河的准备工作,而这一切都落在了对岸吴之番的眼中。

这一天过得风平浪静,对峙的双方没有任何对抗,他们犹如分驻马颊河两岸的友军,甚至连试探性进攻也免了。天黑之后,蒙古骑兵们忙碌了起来,他们开始准备自己的干粮水壶,检查马具和武器,做好了随时出击的准备。

鼓打二更,蒙古骑兵陆续出了营寨,向着马颊河的方向冲去。这一次夜间出击,他们并未打算隐瞒偷袭,而是大张旗鼓的渡河。实际上高达七万蒙古骑兵渡河,也根本无法掩饰过去,毕竟那么多人喊马嘶的情况,除非是聋子才能骗过。

既然无法骗过,他们倒不如大大方方的出击,这样还能加快进攻的速度。蒙古骑兵吆喝着,大声催促着自己的战马,冲向了水流平缓的马颊河。河面上一时间人喊马嘶声震天际,然而河对岸却丝毫没有的动静,只不过此时视线不清大军实际上处于混乱之中,没人会关注这种事情。而他们并不知道,对岸的吴之番同样借着黑夜的视线不清,早已经拔营起寨,悄悄的后撤十里扎营。

如果有人能在空中航拍,他们会发现在蒙古骑兵涉水过河的地方河面是最宽的,而在上游十多里外的丘陵地带,正有一支军队悄无声息的潜伏着。这支军队正是吴之番在开战之前,下达命令撤走的工兵连,此时他们正与随军的两万民夫一起潜伏在马颊河上游。

这些人依照吴之番的嘱咐,在马颊河上游用大木和石头做了一道拦河坝,将大部分水流都切断了,这也是唐军渡过马颊河的时候,发现水位突然下降了许多的原因,而蒙古骑兵从未到过此地,对于水位过低并未起疑。

这两天民夫们在工兵连的指挥下,将附近丘陵地带的山谷都修建了拦河坝,将此地变成了大水库,而经过两天的蓄水,这个大水库已经有了超过十米的水位。此刻工兵连的连长正趴在山丘上,侧耳静听着下游的动静,自从下午吴之番给他传来命令,让他夜里只要听到下游有大动静,就立刻炸坝开始,他就始终保持着这个姿势。

工兵连长仔细倾听着,生怕漏过了一丝声息,当嘈杂的人喊马嘶声传来,他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就是现在,立刻炸坝放水。”工兵连的连长一声令下,立刻有工兵点燃了夹在干柴堆上的导火索。

这根导火索是用丝绸包裹黑火药制成的,也是工兵连开山修路的必备物品,如今却用在了炸坝上。导火索快速的在隔潮用的柴堆上燃烧,沿着大坝向上延伸,而在导火索的末端,是连接在水坝上的四个炮眼,每个都填充了超过十公斤黑火药,这也算是最早的定点爆破了。

随着导火索渐渐燃尽,巨大的爆炸声响起,早已撤退到两里外的工兵连官兵和民夫们只感觉脚下震颤,加固大坝用的粗木石块已经漫天飞舞起来,紧接着水坝内的河水涌出破口处,犹如脱困的猛兽,在隆隆的巨响声中,向着下游方向飞速流去。

正在渡河的蒙古骑兵们同样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这种他们从未听到过的声音,让他们都是一愣,却没有意识到出了什么问题。阿巴泰等人也是脸现迷惑之色,因为他们在于明军的作战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动静,那是明军用大炮进行轰击是才会出现的声音,只不过就算最重的红衣大炮,也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