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全黄龙心相连,用爱围成个大圈圈(1 / 2)

今日,宋府尹不止要携家眷露面,要站在二楼处,带领家人,向楼下的百姓挥手示意。

而且还带头包下,黄龙当地有名的酒楼,广聚轩。

一会儿要有节目的。

宋家包揽的是杂耍一类节目。

弄剑、跳丸、倒立、走索、武大雀,顶杆,吞刀、吐火,耍酒坛。

本来他们是有许多选择的。

秦主簿作为第一大秘,在第一时间就准备一大篇节目单让大人选,也曾真心实意建议过知府大人一家,最好选择乐坊官女的霓裳羽衣舞或是唱戏。

那小舞跳的,贼带劲。

但挡不住宋福生拿着节目单到后院,全家投票,一致通过,要看杂技,就这么接地气。

就刚刚,宋阿爷临出家门前还嘱咐呢,“看是看,咱家人别一看演的挺好就不停叫好喝酒,声音比谁都大。都抻着点儿,你们可是知府的亲属。”

老爷子实在是怕家里小子们不知深浅,趁着过节喝多了再丢丑。

到时,那可真是承包了全城的杂耍。

连最重要的杂技之一耍酒疯,都能表演给百姓观看。

另外,灯谜是少不了的。

整个广聚轩酒楼外面早已挂好了各式灯笼,红彤彤一片。

宋府尹牵头与百姓同喜同贺,下面的官员以及当地有名望的家族,自然也纷纷沿街包下酒楼、客栈、书肆还有现搭起赏灯棚子和戏台的。

包揽了所有的娱乐活动。

你家请唱戏剧的,他家请耍猴的变脸的跳舞的,请各色艺伶表演。

让全城百姓可以借光观看。

喜欢看谁家的,就站下抬头仰脖看,或是翘脚望着瞅,提前从家里拿小板凳,踩在小板凳上望。

赶上贵臣戚里心里高兴,围观的百姓备不住还能得几个铜板赏钱,或是吃到主家赏的几颗汤圆。

要是有才华,能猜中主家的灯谜,那更是有礼物相送。

只看,此时这条繁华的街上,仅设置的灯楼就有三十间。

悬灯笼灯,微风一吹,斜线成韵。

街上的百姓更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欢呼雀跃,满城欢腾。

支摊子的,卖什么的都有。

秦主簿正在广聚轩楼下,代表宋知府讲话。

低声嘱咐今日当职的衙差们,一定要确保百姓的安全,治安等级拔高。

尤其是城门要在上元节大开三日,方便下面来的百姓看完灯出城回家。

城里人多,百姓越放松的时候,越是你们该认真值守的时候。

来汇报的衙差,郑重回是。

黄龙官员们眼下也被训练出来了,凡是他们眼中认为的大事,不止要报给主管官员,像今天就是,不止要向刘守备汇报,还会找到秦主簿转告知府大人。

秦主簿一摆手,让这些人快去忙吧,回头上楼时又顿住,看了眼十二位护卫知府大人的衙役。

“你们几个,别握着大刀像个门神似的杵在那里,百姓还敢进来吗?是,包下了酒楼,但大人也特意对这家掌柜强调过,一楼该做生意就做生意,表演在二楼三楼的阳廊和楼下。”

十二位带刀护卫:“……”

您竟说一堆没用的,那他们在哪里站着啊?

百姓进酒楼吃着,他们站一边看着?

秦主簿摆手唤来一直猫腰笑呵呵的酒楼东家,示意给那些护卫也上些饺子汤圆,过节了,这算是加班,帐算在知府大人头上。

东家立马回身摆手让小二们:“快,速去。”

什么银钱不银钱的,知府大人能来这里,广聚轩上下那是蓬荜生辉啊,官差们也是辛苦了,为了咱们上元节的百姓。

秦主簿一摆手,别废话了。

他现在已经不爱听那些奉承的话,天天听,早就听烦。

秦主簿才转身上楼不久,汤圆还没端上来呢,广聚轩的东家就情不自禁的哎呦一声。

只看大型团拜团体来啦。

黄龙府数得上名号的官员三十六位,按照品级,浩浩荡荡的走进酒楼,要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祝福知府大人一家,团团圆圆。

宋福生笑呵呵站在二楼阳台回眸,食指还指着下面的百姓,和这些官员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这灯啊,还是有些少,不敌我原籍奉天,想必更不敌京城一角。

花市灯如昼,咱们还差着远。

节日是否繁荣,最能体现老百姓日子过的是真好还是假好。

这就是咱们要共同努力的目标嘛。”

官员们纷纷笑着表示,大人说的太对了,大人此话特别有理。

这些团拜官员共同祝贺,笑容满面离开。

他们要抢在大型歌舞活动开始前,回到各家的灯棚酒楼里,和自家亲眷们共同观礼看礼花。

砰,砰,烟花升天。

百姓们驻足抬头观望。

卖糖葫芦的都不乱走吆喝了。

小孩子们骑在大人肩膀上兴奋的拍手。

连蒜苗子这些大一些的孩子,都在喊富贵忠玉他们这些当爹的:“别喝啦,大呲花上天啦!”

富贵他们放下酒碗,把着宋福生的肩膀抬头看烟花,被阿爷一个烟袋锅子抽手上,“干啥哪,楼下老百姓该看见啦,像是在家呢?哥俩好。”

宋大伯和高屠户闻听这话,及时收住要拽宋福生胳膊的手。得亏晚一步,要不然小辈们都在,挨训多没面子。

宋福生却一把挎住宋阿爷的胳膊,百姓看见咋了,谁家没有长辈,指着天空让阿爷看。

老爷子说:“我是真不白活呀,以前在乡下,哪敢想啊。”他连月亮都不稀得瞅。

八位老太太更是齐刷刷坐在阳台的长椅上,面前摆有各色果脯蜜饯松子核桃,吃不了的吃,动作一致,半张着嘴,仰头望向天空那绚丽的烟花。

看了一会儿还互相拍打着胳膊品评:咋这么好看呢。

衔接的非常好,烟花最灿烂之时,二月大地,春雷锣鼓敲起来,大型歌舞表演出来了:踏谣。

百名乐坊姑娘在衙役们圈成一圈的保护下,用脚踏地为节拍,跟着鼓点边歌边舞,甩动长袖,且步且歌,长裙翻动。

宋茯苓在楼上,捂住耳朵,堵住震耳欲聋的鼓声,都跟着哥哥们笑着大声叫了句:“好!”

这表演就设在知府大人包下的酒楼前。

钱佩英也对宋福生笑的开心道:“涨见识了,跳的可真好。”

宋福生拍了拍媳妇的手。

在这片热闹声中,宋九族全体,离开阳台。

他们共同举杯,庆团团圆圆,庆他们的生活喜洋洋。

好些没有第一拨和宋福生去会宁的家人们表示:

“你们不知道,那时在奉天就盼着赶紧来,一起过日子,一起过年,干等不给去信儿都等着急啦,眼瞅等的那花儿都谢了。”

而楼下,此时这歌舞表演完了,天上那烟花也放完了。放不起啊,就这,都是府衙掏钱。

以为热闹结束啦?

不。

才刚刚开始。

秦主簿请示:“大人,现在放鞭炮?”

为何有这一问呢。

有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