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郡西,沁水畔,陭氏关。
关的东面数里外,山路边上山林里,楚军先锋们正在砍树。
他们所在位置,为一座山的东面,确保陭氏关守军看不到、听不见动静,然后用随身携带的斧头砍下几颗大树。
去其树枝,取其树干,用锯子将其沿着纵向剖开两半。
随后,用带来的专用工具,沿着中轴线,将分半的树干中轴挖槽,再将带来的长铁筒放入空巢里。
铁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其内径不小于一个成年人的拳头,长度也和一个成年人身高差不多。
接下来,他们按照“操作规程”把树干合起,于是铁管便“镶”在这树干的中心(中轴线)。
下一步,又用带来的铁箍将树干从头到尾箍起来。
于是,一门铁芯木炮制作完毕。
整个过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他在一旁喝水、吃干粮的兵卒,也得了休息,甚至打了个盹。
他们隶属于“太行南道行军”,作为开路先锋,自上党向西而来,连日长途奔袭而大量消耗的体力,现在恢复了一些。
他们穿上铠甲,整理装备,列队,出了山林,走到山路上,沿着道路向前进。
转过山脚,前方就是陭氏关,陭氏关上的守关齐军见了他们,立刻吹响号角,随后点起烽烟。
烽烟会由西侧的烽燧不断传递,传到西边的河东平阳,然后向北传,让晋阳那边知道,楚军开始攻打陭氏关。
但楚军此次攻打陭氏关的意图没必要隐瞒,也不需要偷袭,因为上党地区易主一事,已经表明楚军进攻了。
几门现场制作的木炮,摆在关前一百五十步左右位置,这里刚好有一块空地,能让木炮一字排开,作为发射阵地。
而身着重甲的楚军先登,扛着一个个现场制作的大木盾,顶着陭氏关守军投射的箭矢,逼近到关前百步位置。
血战在即,他们有些紧张,毕竟短兵相接后,生死无常。
而且,那一个个树干做成的攻城兵器,怎么看都不靠谱,若这兵器攻不破关墙,他们光是为了攀墙,就不知要填进去多少条命。
“那玩意真的厉害?”有人问,蜷缩在木盾后,听着箭矢射在木盾上的“咄、咄”声,一脸狐疑。
其他同样蜷缩在木盾后的同伴们,一个个两眼迷茫:“大概吧,不然糊弄人的话,那是要军法处置的。”
“可几根树干,能有什么威力?”
他们议论着,下意识回头看,然后瞳孔一缩。
却见那空地处,一群人对着简易支架斜撑的树干焚香祷告。
其虔诚模样,好像乡里办社戏时,百姓奉祀社神一般。
先登们见状,只觉后背凉飕飕:“入娘贼,这帮人好像不靠谱啊!攻城靠拜神的?”
厮杀汉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可友军如此做临战准备,还是让先登们觉得自己好像被骗了。
但是到如今,退缩是不可能退缩的,只能等友军发威。
能发威么?
炮兵们觉得可以,这铁芯木炮的制作和用法,经过不断地实验,已经总结出了一套“操作规程”。
他们是按规格来制作炮身,装药量只要严格按规定来装,就不容易炸膛。
但意外还是会有,所以发炮前得焚香祷告。
之所以用木炮,是因为正经的攻坚火炮很重,最轻的攻坚炮分量不低于两千斤,加上弹药,运输量很大,在山路运输尤为不易。
所以必然行动迟缓,这对于快速开路的前锋来说,派不上用场。
所以为了尽快给行军开路,他们只能靠人力携带铁筒、弹丸和火药行军,到了现场,伐木制作简易火炮来攻陭氏关。
一番准备过后,香也烧了,拜也拜了,炮兵们不忘给几个木炮贴上出征前就准备好的“千万不要炸膛符”。
然后点燃其中一门的引信,先试射,然后根据试射结果,调整其他炮的炮口角度。
须臾,雷鸣声起,木炮的炮口绽放出火光。
几乎是与此同时,陭氏关门洞上方、箭垛下方的墙壁,腾起一阵烟雾,石渣飞溅。
烟雾散去,石砌的墙上出现一个明显的坑,惊魂未定的守军们探出头,四处打量。
本书由公众号整理制作。关注VX书友大本营看书领现金红包!
楚军会妖术的传言,果然是真的,方才对方施展妖术,集中石墙,他们站在墙上,只觉得地面颤抖。
却见前方一百五十步外的空地上,又绽放出几团火光。
。。。。。。
惊雷在群山上空炸响,撼动四方,瓢泼大雨之下,沁水水位暴涨。
大量河水奔流在山谷之中,发出巨大的声响,宛若巨龙在咆哮。
陭氏关旁,沁水河段,几道临时架起来的过河便桥,在激流中顽强屹立着,大量楚军兵马冒雨过河,踏着便桥往西而去。
桥西岸,现场教学的军校教员,向实习的军校生讲解行军桥的搭建要领及注意事项,师生都身着蓑衣。
“搭桥,要按规格来搭,不同规格的桥,通行能力各有不同,要想保证军队快速过河,桥的通行能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