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过两个人,不过观点有所不同,一个说是明代的,一个说是宋元时期的,但不能确切判定。”郭爱民说着,翻开了白玉竹节佩的背面,指着左下方一列竖刻的小字说道,“尤其是这字,你看?”
这一列小字是楷书,刻的是:永乐元年制于江南。
永乐,广为人知的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这白玉竹节佩的形制又比较普通,各个朝代都可能出现,而且从包浆上来看,明或者是更早的宋元时期,也是很难判定。
“说明代的,肯定是觉得‘永乐’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说宋元时期却判定不了具体时间的,应该是觉得这个‘永乐’不是年号,比如雕刻者找到了一种向往的生活方式,从此稳定,自认为‘永乐’开始了。”唐易看了看郭爱民。
“哎呀,唐总真是名不虚传,的确是这样。”郭爱民一听,就知道唐易比那俩高了不止一点儿半点儿。
“这件白玉竹节佩,是北宋的。确切地说,是北宋宣和年间的。”唐易当下也不啰嗦,“明代的竹节佩,整体没有这种风情雅致的感觉,从包浆上来看,也能判定是北宋的,具体细微的判定,我就不多说了。郭院长要是相信我,就当北宋的白玉配饰收藏吧!”
这能断代出北宋的,郭爱民并不奇怪,但是唐易居然点出了是宣和年间的,这就让他拍案惊奇了。这断代,一般都是给自己留余地,这唐易,竟敢如此精准?
“唐总,我这就得请教一下了,你是怎么判定出宣和年间的?”
“既然判定是北宋的东西,再结合这个‘永乐’就行了。永乐这个年号,除了明成祖朱棣用过,北宋也有人用过。”唐易因为想尽早走人,所以说得都比较直接。
不过,他觉得直接,郭爱民知识储备可不够。这明明说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宣和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怎么又出来个‘也有人用过’?这年号,只有皇帝才能用啊!
“到底是谁用过呢?唐总?”郭爱民继续问道。
“噢,是方腊用过。”唐易一想,自己是直接了,但是不够详细,“北宋年间,浙省的方腊起义,后来称帝了,年号就是永乐,不过使用时间很短,不到半年,头年秋冬用了,次年春夏就玩儿完了。”
“他这个年号,是在宋徽宗宣和年间用的,所以我才能判定是宣和年间的东西。这块玉佩很有意义,应该就是方腊政权辖地范围内做的,恰好就是江南之地。甚至可能是方腊政权中的官员权贵所用。方腊这个年号时间那么短,找出件历史文物不容易,很难得啊!郭院长。”
这次,唐易一口气说完了,自忖郭爱民应该没有什么要问的了。
其实,永乐这个年号,在华夏历史上,不仅是朱棣和方腊用过。五代南汉时期,粤省起义头领张遇贤用过;十六国时期,前凉桓王张重华用过。只不过,用时都很短,而且知名度太低了,一般人肯定不知道。
再者,明成祖朱棣名气太大,又是从南向北迁都建了紫禁城,又是编纂《永乐大典》,又是安排郑和下西洋,等等。所以一说永乐,基本都会认定是朱棣。
方腊因为水浒传的缘故,知名度可能高一点儿。梁山好汉被招安,前往浙省剿灭方腊,方腊砍掉武松一臂,武松单臂擒方腊,故事流传很广。但方腊称帝所用的‘永乐’,仍是少人知晓。
郭爱民听完,喜悦和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这下我算是通通透透了!太感谢了!唐总,这么着吧,今儿中午别走了,我安排下!”
ps:今天事情太多了,这一更晚了,抱歉。晚上还有一更。同时,感谢长期支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