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没有信义(2 / 2)

而由于前期投资巨大,当初自己和很多人都认为这些措施虽然好,却应当缓行,必须要到潼宜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之后再实行。若不是方明远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极其强硬。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这一政策就执行不下去了。不过,到了现在回头看看,当时虽然造成了市财政压力巨大,但是却远比现在再进行改造要节省时间和资金。

“潼川这里,农业人口收入太低,滴灌技术虽然省水。但是前期投入比较高……所以需要区政府加大推广力度,最好能够给予农民们一些实质性的补贴。”方明远沉吟了片刻道。虽然说潼川原本是市,潼宜只是它辖区内的一个县,但是说起农业来,潼宜大部分在平原地区,而潼川区辖区内却有大片的山地、梯田存在,潼川经济其实是靠着煤炭和原本的几个厂子支撑着。只不过。近些年来。煤炭资源已渐枯竭,产量也在不断地下降。那些厂子又因为环境问题,不少被关停,没有关停的也无力扩大产能。

“市里也是这样考虑的,打算拨一笔专项资金,资助全市的农民兄弟,争取在十年内,让全市的农业种植都使用上滴灌。”赵绪安道。原本农业使用滴灌技术成本相当高,这使得虽然都知道它节省水节省肥料,但是却根本无力普及,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植。但是如今,随着滴灌带的广泛应用,这一技术的使用成本已经降低了很多。

“如果说我们能够继续加大乡村农业合作,对农田进行规模化种植的话,我想这个时间还可以向前提提。”方明远道,“北方和南方如今都已经出现上千亩甚至于上万亩的大型私营农场,通过规模化种植,大幅度地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收益。”方家自己如今在巴西和阿根廷都有农场,虽然说主要是种植大豆,但是对于粮食作物的生产情况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随着美国和巴西等国不断地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加上美国的农业补贴很高,国际市场上,粮食作物的价格其实是在一路走低的。方明远觉得,如果说依照现在的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国内的粮食价格要高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局面一定会出现,就像如今的大豆一样。届时,国内的农民们就将面临着来自国际上大农场主的竞争!

赵绪安轻叹了一口气道:“明远,这件事情可是急不得。”他当然也知道如今像华夏这样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耕种的方式已经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但是目前国内惊人的失业率却又使得政府在释放农业人口一事上,慎而又慎。一旦大批的农业人口被从田地上解放了出来,却除了种地再也没有其他谋生的能力,或者说社会无法提供出来足够的工作岗位,那样的话,社会动荡就在所难免了。

方明远也不禁轻叹了一口气,他明白,国内如今的现状就是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解决起来都是极其的棘手。就像人口吧,十几亿人口,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压力大不大?全国有多少人处于隐性失业中!但是却必须要放开人口控制了,因为严重的后果不出十五年就可以看到。严重老龄化的日本社会,就是华夏的前车之鉴!

“这件事情是急不得,但是只是在潼宜这个小范围地区里,我想并不是什么问题!”方明远坚持道,“不将潼宜本地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是由外来人口来填补对劳动力的需求,虽然说从目前来看,市政府的付出也许要小一些,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借着这个时候解决,我就怕到我们能够解决的时候,潼宜却已经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给他们了!”

赵绪安心里为之一震,他明白方明远的意思,潼宜不可能一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到了一定高度之后,除非有什么大机遇,否则的话,经济增长的速度会越来越慢,相对来说,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也会一样减慢下来。而且,潼宜如今正在积极地吸纳外地前来务工的人员,每年都有大批的外地务工人员得到了潼宜的户籍,而且在潼宜,户籍对于就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赵叔,提前和你打声招呼,我打算在苏爷爷卸任前,将潼宜的国税一部分换一种形式缴纳给予国库。”方明远道,“届时,市里可动用的财政就要少一块,最好提前有所准备。”潼宜自成为了特区之后,方明远并没有从潼宜的税收中拿过一分钱,全部都留给了潼宜市财政使用。

“啊?”赵绪安吃了一惊,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他知道,潼宜经济高速发展之后,京城里面,对于潼宜的税收不上缴国库已有微词,只不过一来是有当年多位领导人亲自签名的协议在,二来则是因为苏浣东挡住了那些人所施加的压力。

虽然说从法理上来讲,道理是在方家这一边,当年方家可是缴纳了十五亿美元,而当年潼宜的总税收才一千万元,这些年来潼宜的发展,也没有让国家投资一分钱,方家反倒在其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却还没有收回。

但是在国内,有的时候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既要马跑又不给马吃草的事情,一点都不少见,很多官员的眼中,只有利益没有信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