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大项目(2 / 2)

“控股股东,恐怕不容易。”苏爱军沉吟了片刻,摇了摇头道.虽然说,如今国内在铁道这一领域中,已经有所放开,一些支线铁路已经交给了地方企业来运营,但是作为一条新建设的高速铁路,又是连通奉元和商都市两个重要的省会城市,也是未来国内横向高速铁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铁道部通过的可能性在苏爱军看来是微乎其微。

“大股东呢?总不能我们平川铁路运输公司拿钱拿大头,股份却是占小头吧?”方明远撇嘴道,“要是那样的话,有本事自己筹资好了。而且。说是大股东,届时你们三家一站队,只要平川铁路运输公司没有拿到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东,那都是小股东。”和国有资本合作,就是这一点最让人头痛,虽然说这些股东们可能是属于不同地方的国有资本。互相也不统属,但是一有上面的领导出面,却又很容易地站到了同一个战壕里,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就很难得到保证。

苏爱军只能苦笑,虽然说他很想反驳方明远的这一观点,但是建国后,以及改革开放之后,那数不清楚的“产权不清”的案例,实在是让他的底气有些发虚。

方明远沉吟了片刻道:“算了,如果说拿不到控股权的话,平川铁路运输公司进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不过是陪着你们赔钱罢了。有那闲情还不如想想怎么样争取京堂城际铁路的控股权。”他倒是觉得以京城对燕邢省的轻视和燕邢省的没钱,京堂城际铁路倒是有可能让平川铁路运输公司掌握主动权。

苏爱军简直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虽然说从商奉城际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传回来的消息,未来商奉城际高速铁路的盈利前景不佳,但是他还抱着一丝希望,让方明远这样一说,他就一点信心都没有了。

“明远,你觉得商奉城际高速铁路真的不能够保证盈利?”苏爱军道。

“苏叔,高速铁路在世界上有不少国家都拥有,但是目前来说,确定盈利的只有日本新干线中的部分线路,绝大多数的高速铁路都是亏损的。当然了,这是算公司的小账,要是算经济大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方明远道,“至于国内,呵呵。”苏爱军在铁道部部长的任上,虽然对铁道部也是几经整顿,也努力地进行改革试点,但是铁道部的诸多弊病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扭转的?

“道理是这样,但是如果说不能够保证盈利,哪怕是收支平衡,未来对于中原省和秦西省的省财政压力就会很大。”苏爱军无奈地道。

“那没法子,既想马儿跑,又不给吃好,哪有这种好事情?”方明远摊开手道,“这世上没有点石成金的神仙。要是说省里敢将商奉城际高速铁路完全交给平川铁路运输公司,我倒是敢试试。”

“你真的想试试?”苏爱军眼睛为之一亮道。

“可以试试。”方明远沉吟了片刻,还是给予了苏爱军一个肯定的回答,“但是别告诉我,运营有时间限制有这个限制那个限制的,高铁虽好,但是前期投入太大,想要盈利,比普通铁路难度更大的。”方明远一直都认为,在国内全面铺开高速铁路的建设是不现实的,只会给铁道部带来高昂的债务,但是在部分地区,高速铁路的建设却又可以起到经济催化剂的作用。

这一点从日本高速铁路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来,日本确实拥有着世界上第一条盈利的高速铁路,但是从整个日本的高速铁路系统来看,它却又是严重亏损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日本政府实施了铁路私营化的主要原因。其根本原因就是日本的高速铁路无序无节制地进行扩张,结果就是除了头几条建成的高铁线路之外,其余再兴建的高铁线路基本上都是亏损。

中原省和秦西省的经济水平在国内虽然都排不上最前列,但是中原省的庞大人口,以及它在国内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商都市交通枢纽的地位,而秦西省的未来,没有人比方明远自己更有信心,所以他才说想要试试。

其实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只是他无法说出口而已,虽然说商奉城际高速铁路项目的预计造价是近六百个亿,但是方明远认为它的真正实际造价能不能够达到五百亿元都是两说的,国内这种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的猫腻实在是太多太多,从中中饱私囊的人也太多太多,但是只有自己亲自建造一条线路,才能够对建设成本到底是多少有足够的发言权!(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