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艰难的抉择(下)(1 / 2)

熬鹰航空业 中克希德 2228 字 2022-09-28

“V-2500-D5发动机?这倒也是不失为一个好选项,这发动机刚好10吨的推力还算合适,毕竟到时候新中运是定位为服务军队,起降环境恶劣,还需要加装反推力装置等等,而发动机肯定也需要针对这些特殊环境进行一些改进,在推力上难免会有一些损失,到时候推力大概就会保持在9.5-10吨之间,确实可行。”

一旁的金琴科虽然不明白杨辉为什么不推荐CG-2000-2发动机,但是上头既然都已经有了决定,那他这个仅供技术咨询的工程设计人员,也就只能随着一起附和。

“V-2500-D5发动机现在已经定型交付MD-90飞机试飞,我看趁着那边的设计队伍还没有手生,赶快把项目谈妥,想必那边对发动机做针对性的改进也不过就是一两年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中的新中运恐怕还在设计制造当中,那么原型机试飞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有发动机用,能满足这一点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CG-2000-2发动机虽然是在CG-2000的基础上增退型号,但这增推需要跨越的幅度还是不小了,要实现设计定型绝配对是没有三到四年时间不可能,而新中运大部分技术采用安70的构架,到时候进度肯定不会慢到哪里去,CG-2000-2很有可能会赶不上原型机的试飞需要,所以这话说的也算是有些道理。

这一看,原来连金琴科都认同使用V-2500-D5发动机的改型做新中运的动力系统,那这就充分说明方案可行。

此时的情况其实也就大致明了起来,新中运直接上四台9.5吨推力的涡扇发动机,4X4的货舱走安70路线,极限载重32吨、航程上直接是战略运输机的标准来,前线的泥土跑道短距离降落,12吨的载荷又能够短距离起飞,这尼玛就是一款神器啊!

甚至于一些对运输机机队有远距离飞行的要求国家,只要不是选择运输主战坦克这种东西,新中运在他们的手上就完全可以当做大运使用,这就实在是有些过于牛逼了。

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比如在上一位面的马.航370事件中,以新中运的远距离飞行能力来说,只需要在海.楠满油起飞,装上所需的人员和搜救设备之后,甚至不需要空中加油就能直达澳大利亚。

既然新中运在救灾任务中能够完成任务,那么在整个共和国所在的东亚地区,几乎70%的常规对外飞行运输任务,这家伙也都能够胜任,飞机可以装上轮战快反部队,整个东南亚地区随便你在哪里空降都没有问题,而且这还属于是那种来回之间的任务都是一次加油就能够满足。

因而这次的新中运对共和国来说也绝对是意义重大,也算是能够满足共和国2000年之后的大部分作战环境所需,毕竟在东南亚地区地面作战,那么第一批主力也没有必要上主战坦克,那家伙在东南亚地区雨林作战环境中绝对吃力,用轮战加上一款新的轻型坦克倒也是不错的选择。

既然德国人的要求现在是绝对得到了满足,在这时候倒是相当满意:“这个方案好,方案好啊!最大起飞重量为120吨,已经足以满足我们德国军队提出的所有作战需要了,那么杨总若是也认为可行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具体商量一下关于如何展开合作的问题?”

这就要商量具体该如何展开合作了?不错,这时候也是应该好好地算算该如何分配合作任务,这年头和德国合作这种具有浓厚军事应用背景的项目,肯定是必须要慎之又慎,最好还是不要陷入地太深。

“可以,那我们就具体谈谈现在的合作问题吧,首先是这发动机的问题,既然你们提出用V-2500发动机为动力,自然这就不管我们中航西南任何事情。其次,这项目有很明显的军事运用背景,虽然我们有各种说法敷衍各方,但这种项目终究还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么这次我看还是你们MM公司为主导最好。”

让MM那边去顶着项目的主导方(总承包商),这样最多也就是被人诟病项目中有中航西南作为合作方存在而已。而且以后退一万步来说,就算项目迫于美国的压力之下失败了,主要受损的一方还只是MM公司而已,做为中航西南而言,其实也损失不了多少东西。

中航西南在项目中不管动力系统的问题,这个可以理解,直接就明确地选择了做一个辅助的角色,这倒是和之前做MPC-75的时候那种顶头打主力的要求有了很大的不同。

不过,这时候的德国人也巴不得由他们来主持这种百吨级大型飞机整机研制项目,至少德国在二战之后已经很久没能再有机会研制大飞机了,虽然之前多多少少有些直升机、涡浆小飞机的项目,但和这次最大起飞重量120吨的飞机比起来,那实在就是不值一提啊!

几乎是涨红了脸,那也是异常激动地说到:“好,我们也觉得为了项目的安全顺利完成,基于现在这种特殊国际环境下,项目确实应该由我们来做主导,只是吧!既然我们双方是合作项目,那么有些重点技术的攻关,恐怕就还需要你们这边多支持一些,主要是我们的人力方面有些不太够。”

听到这话的杨辉心里也是憋不住想笑,还以为这德国人会一直把这个逼给装下去,不想到没两三句就暴露出了实质性的问题:尼玛,研制100吨以上的大型飞机,这就需要雄厚的技术积累,MM公司现在的技术绝对还不够,要是没有中航西南在一旁倾力打辅助,他们也就很难搞定设计。

如此,中航西南在这时候就要当仁不让地站出来:“这是当然,除了这飞机的机身承力隔框由我们这边设计之外,诸如这机翼的设计我们也包了吧!其它的你们能够搞定吗?”

这次的中运最有技术挑战的大概也就是这飞机机翼设计了,首先是飞机要求的超零界翼技术,这东西德国没有,但这在安70原版上面就已经是标配,因而这东西就只能是共和国来操劳一番了。

又考虑到这次的新中运飞行距离堪比战略运输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本来就比涡浆发动机更加费油一些,加上飞机的动力足够,给设计一对复合材料制造的翼梢小翼即时髦又实用,这东西可以有。

其次,整个机翼设计中现在最有挑战性大概就要数全新研制,并且还需要展开技术攻关的外吹襟翼增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