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李谦的野望(求订阅!)(2 / 2)

两人一脸担心,这张一谋在忙着奥运会,陈凯歌的《梅兰芳》还不知道怎么样呢,内地导演里马小刚俨然成了头号人物。

李谦到底是没有什么根基,也才拍了一部电影,和马小刚交恶终归不是什么好事。

“我还以为什么事呢。”

李谦摇摇头,“哪里吵起来了,我跟马小刚到现在还连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就是嘲讽了一句,他马小刚被骂的还少了?”

他们俩还要说什么,不过被李谦给制止了。

“你们俩现在当务之急是休息好,不用担心我这边,好好休息,休息完把片子剪出来,后期做了,然后上映、大卖。”

“可是...”

“没什么可是的,马小刚都一把年纪了,他们这一辈的导演迟早要被市场淘汰,就跟第四代导演一样退出舞台。”

“用不了几年,到时候国内电影市场就是我们的天下了,还担心个什么呢!”

这话说的,扯着扯着就扯到国内电影市场的未来了。

虽然梦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导演,不过他们俩对未来还真没有大的期望,能有机会一直拍电影就够了。

什么国内电影市场是他们的天下,这话也就处女作拿下一亿票房的李谦敢说了,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两人相视一眼,苦笑不已。

李谦摇摇头,“不要看轻了自己,既然要做,为什么不能做到最好,其实老齐、老郭你们俩也有当导演的天赋,最基本的,一个导演必须要有创造力,还有审美这种具有天赋壁垒的东西,你们其实都具备,要不然我也不会把这几百万资金交给你们了。”

“我有天赋?”

郭凡想了想,还真不知道自己有哪方面的审美天赋。

李谦笑笑,“其实老郭说不定你还真能成为一个好的科幻片导演,我看过你给特效公司画的图纸,硬生生将一个山寨风改成了高大上气质的重工业朋克设计感。

我大学时有门课是影视编导,在图像视觉领域没有这种天赋,不用一个学期就明白了,普通人上完四年大学,可以分辨出两张图、两个镜头哪个更美、更好,但也仅此而已,缺乏创造一个美的东西的能力,这方面老郭有天赋。”

“而老齐,我才想起来你跟我同岁,看起来跟三十差不多,跟你这人一样,太稳、太谨慎了,虽然稳一点也好,但是也遏制了你的创造力,电影就是要充分发挥想象,任何一个镜头,都要发散思维,怎么样做到更好、更完美。”

被李谦这么一说,两人,尤其是郭凡,突然一下子就有信心了。

“那老大,我们本来打算9月份去京城电影学院考导演研修班,脱产学习一年,你觉得有必要吗?”

“学习?”

李谦点点点头,“当然有必要了,必备的专业知识还是要学的,一年也差不多够了,你们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础。”

忧心忡忡地过来,两人满怀信心地离开了。

有天赋,但是能不能变现就要看他们自己了。

李谦也希望他们都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脑海里的记忆里,实在是有太多的烂片了,可以想象,未来的国内电影市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烂片丛生的迹象。

也有可能是市场越来越大,电影基数太多了,烂片自然也更多了。

不过,李谦还是想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他让光羡找的执行要求三十左右,就是想找个有潜力的。

年纪大了,审美跟不上时代,而且接受的教育和当代年轻人不同,只会和市场脱节。

有潜力的,李谦也愿意帮一把。

李谦的野望就是发掘十个八个优秀导演,那可就牛逼了。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罢了,又不是找大白菜。

只是,郭凡要去电影学院研修班进修一年,那给佟莉雅量身定做的那部片子就没人拍了。

算了,慢慢找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碰到了合适的人选。

李谦也不纠结这个事,去了趟光羡,和对方把《月球》的合同签了。

这部电影的投资成本大概在1300万,其中所有演员片酬加起来也就几十万,除去剧组工资、设备、胶片的费用之外,1000万是用在特效上面。

主要就是内外摄影棚,各种高科技的模型,以及大头的后期渲染费用。。、

渲染才是特效的核心!

就固定的两个场景,1000万足够了。

其实按原版的样子,撑死两百万特效费用,不过科幻片总得有科幻片的感觉,有高科技的感觉。

不过,李谦的导演、编剧片酬涨到了五百万,相当于两个一线大花旦,加一个一线小生的片酬,和一个甄子单、谢听风差不多。

五百万相对于票房破亿的导演来说,说高不高,说低不低,这个价格,票房破亿的导演都不一定请的来。

有价无市,对于动辄几千万投资的大片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总比用这五百万请一个甄子单强吧。

抽红包!

总成本1800万,李谦出1170万,占65%,剩下35%里光羡占20%,另外15%还是拿出去做资源置换,不管是各大院线还是各地光电都行。

说是出1170万,其实把钱打进项目的账户之后,李谦立马就能拿500万片酬出来。

这次光羡比《生死频率》多占了5%的投资,王长天也很满意。

一步一步来嘛,至少说明李谦是可以商量的,这次20%,下次说不定能争取30%,再过两年光羡加上发行费,就能拿大头了。

很愉快地签了合同,双方交换合同,又在另一份上签上名字。

收好合同,王长天又从李谦手里接过经过修饰之后通俗易懂的文学剧本,满脸期待。

“我可以一直都在期待李导的新片啊,这剧本我先看看,再去送审。”

王长天连剧本都没看过,不过这不重要,亿元票房导演,新片2000万不到的成本,换了华阳和伯纳,照样会不看剧本就签合同,毕竟又不是几千万的大制作。

“希望不会让王董失望。”

李谦笑笑,接着把发行合同签了下。

有了一部票房破亿的电影,发行分成也从10%降到了8%,降了两个点。

另外,光羡需要垫付宣发费1400万,其中接近400万的拷贝费用,大概500个胶片拷贝。

这第二部电影可不能寒酸了,票房就是冲着上亿去的,宣发和拷贝规模自然也是要有相应的规模。

合同敲定,光羡拿去送审,没多久神通广大的媒体也从光电那里得到了李谦新片的进一步消息。

媒体知道了,那观众自然也很快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