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我闻到了,单绫小姐,还有一位衙差大哥,他们也闻到了。硫磺乃是避蛇之物,而凤尾草更是避蛇之物。凤尾草味辛,对人本无毒,却是蛇的天敌,越是剧毒的蛇,越是惧怕凤尾草,避之唯恐不及。王爷的手上,竟带有两种避蛇之物,可谓是双重保险。由此则可以断定,王爷心中有鬼,自然而然,王爷便是作案之人。试想一下,如果王爷不是作案之人,自然就知道蛇必定不会攻击自己,王爷您何必如此慎重其事呢?”徐驰微笑着解释道。
武崇训怒道:“本王岂知硫磺与凤尾草?更不知此两种物事便是避蛇之物。只是自那日早间开始,本王便闻到了一股气味,心里也不甚在意。后来长史大人也闻到了,长史大人好心,怕异味影响到蛇的灵性,便到外头摘了片树叶给本王,说是可以避蛇。虽然本王光明磊落,但确实怕影响你陈三产生误断,便依了长史大人的好意,将树叶夹带于指缝之间。”
徐驰暗暗观察卢振的反应。而此时的卢振,虽然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万分焦虑,自己是否做得过分明显了?自己的思维哪里出现了问题?本应该天衣无缝的呀?
“毋庸讳言,当时当地,我与签押房的另外几位已经确认,王爷便是本案的真凶。然而,基于我此前对长史大人行为的怀疑和不可思议,使我不敢贸然轻易的下结论。
“后来,我回到自家府上之后,经过思考,假设王爷是真凶,那么就有两个疑点。第一,郡王爷太年轻了,又身处北方,而北方无蛇,或者说蛇相当少,应该对蛇的习性所知不多,即使知道硫磺避蛇,也万难知晓凤尾草亦能避蛇,并且凤尾草只生长于江浙一带,按理而言,王爷深居京城,岂会认识凤尾草呢?
“第二,假使王爷熟知蛇的习性,知道凤尾草能避蛇,他又何必多此一举,再用硫磺水洗手呢?即使硫磺的分量微少,但气味还是能够轻易就能闻到的,这不是欲盖弥彰吗?
“郡王爷为什么要欲盖弥彰呢?唯一能解释得通的,便是真正的凶手故意让郡王爷露出水面,转移办案者的视线,即就是嫁祸于人。”
徐驰看了看卢振,笑道:“长史大人,陈某说的,可有些道理?”
卢振还是不动声色,辨道:“卢某还是那句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正如智子疑邻,当你怀疑某个人的时候,某个人的行为举止言语,便无一不能印证自己的推测。陈公子便是典型的智子疑邻之举,首先是怀疑卢某有罪,然后便为卢某有罪寻找证据,以论断推导证据,而不是以证据推导论断,本末倒置,荒唐至极。”
徐驰点头道:“长史大人不愧是长史大人,口才确实厉害,陈某也赞同长史大人的说辞以蛇辨凶之后,本来是怀疑到了郡王爷的头上,但经过仔细推敲,我的怀疑绕了一圈,还是回到卢大人的身上,其中原因自然不言自明。但是,到此时为止,我依然没有说破,我还是等待着证据的出现。
“虽然几次三番怀疑到了卢大人身上,我之所以没有露出口风,一则是证据不足的原因,二则是怕打草惊蛇。但是,案发十多天了,我的对手非常狡诈,让人抓不到把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决定打草惊蛇了于是,我露出口风,说是嫌疑人有三个,即郡王爷、狄员外和长史大人。坊间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便是我故意为之。
“谣言虽则是谣言,却可以杀人于无形,当嫌疑目标缩小到只有三个人的时候,真正的疑凶坐不住了,他必定要采取行动了,而一旦行动,则必将露出马脚。露出的是什么马脚呢?案发后第十三天,刺史府卫士夏桂被暗杀于紫衣坊,一箭毙命……”
此时的卢振,额际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四月的天气,远不至于热的让人出汗。张元瞿与武崇训,向卢振投来了阴毒的目光,那两道阴毒的目光,足以生生撕裂他卢振大人。
许多人的目光投向了卢振,但更多人的注意力,却集中在了徐驰的身上。他们无法弄明白的是,才十七八岁的陈家三郎怎么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缜密的推理,从毫无关联的行为中发现异常之处,从大家熟视无睹的现象中觉察出案情的端倪。
所有人感兴趣的是,陈三郎貌似言之凿凿,铁板钉钉,他的推论到底是否正确呢?如果推论正确,卢长史又是否会老老实实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