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3章 第六班学生在靶场(1 / 2)

乌拉尔地区是重要的兵源地,尤其是本地区第二大城市彼尔姆,城市附近所有的集体农庄的年轻男子,皆在征兵名单内。

大量的农民被征召,并在各个训练营接收军事训练。

而大量的城市居民呢?同样的,年龄在18岁到40岁的男人,都无条件的完成兵役登记。

最富有战斗力的士兵他们的年龄往往在二十岁到二十五岁之间。恐怕任何的职业,如此年龄的从业者也都是年富力强。

只可惜这样的年轻人已经损失太多,苏联的征兵的年龄上限,已经开始奔着五十岁而去。

那么,广大的农民和市民,他们愿意参军吗?

凡是接受过较高级别教育的人,他们总是踊跃参军,成为所谓志愿兵。而这种人也是最好的兵源,他们被训练好后,往往补充进精锐部队。

或是进入由内务部队为基层,大规模扩充的师级单位,并获得近卫称号。

至于由集体农庄的农民组成的部队,他们的战斗力实在值得商榷。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由集体农庄农民构成的普通步兵师,总有几个打仗出类拔萃。

然而大部分的普通部队,他们确实非常普通,几乎就是一群注定会被“战场绞肉机”消耗掉的一个个数字。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看看他们的训练时间吧!区区一个月。

仅有一个月的时间,放下锄头镰刀的农民就成了基层战士。

他们刚刚完成队列训练,能够保证差不多的纪律性。

但他们的技战术水平一团糟,除非他们能消耗更多的时间和子弹,增进自己的战斗技巧。

所以,当第六班的一众孩子来到郊外的军营靶场时。他们中的许多人的素质水平是超过训练足有一个月的新兵。

不过,就打靶这方面,大部分的孩子还是比较欠缺。

毕竟他们是学生,联盟面临灭顶之灾,他们的第一要务还是学习,接收军事训练是新加入的必修课。

打靶训练一半一周一次,各个班级必须排队打靶。

它完全就是走过场式的象征性活动,彼尔姆市当局听从莫斯科的命令,当局要求所有在校的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射击,必须能够击中一百米外的靶子,哪怕是瘸了一条腿的残障学生,也必须如此。

命令是绝对的,最终彼尔姆市第一中学十年级第六班,不可以有一个懦夫!

对于柔弱的莉莉娅,她之前的所有打靶训练表现的都是一塌糊涂。

倒是莉莉娅在别的方面,诸如队列训练和拆装枪械,表现是尚可的。唯独到了打靶这一项,一旦听到枪声整个人像是失了魂似的。

她为何有如此的过激反应?

或许她的大部分同学不懂,而负责教授训练的教官卡冈诺夫斯基懂得。虽然没有仔细询问这个孩子的过往,教官卡氏可以确认,那孩子绝对受到过强烈的精神刺激。

可是,上级的命令是必须要落实了,已经是最后一个学年了,自己不能再惯着那个孩子。

学校照例在八月下旬开始新学年的上学期,所以本次打靶训练是第六班上学期的第四次。

且说这位卡冈诺夫斯基,他曾是现役部队的连长,因在年初的作战中腿部中弹,永远的离开了一线战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至少人还活着,就是他的战友们几乎牺牲殆尽。

整个步兵连还活着的人十不存一,而其中的幸存者也多是缺胳膊少腿。

现在的卡冈诺夫斯基走路一瘸一拐,但他毕竟是大战爆发前,苏联一百五十万常备军中的一份子。这种人就是天然的基层军官,哪怕他不能再到一线了,安插到后方训练新部队,可谓物尽其用。

只可惜他是个跛子,让他去训练新兵,当新兵问起教官为何残疾,会不会最终导致新兵对于前线战争残酷性的担忧?

他最终被踢到一边,自身领着新兵训练营教官的津贴,本职工作确主要是给彼尔姆市各个中学的孩子们教授开枪打靶的技巧。

两辆满载学生的公交车如期抵达,车刚一停稳,穿着朴素干练的年轻学生鱼贯而出。

在学校里,学生们可以有很多时间训练走队列,所以他们在班长吉尔的号令下,迅速排成了四排横队,即男生三排女生一排。

所有人保持着绝对的严肃,唯有带队的班主任多布罗斯基表情相对轻松。

娜塔莎无出意外的和他人一样,她轻轻抬高下巴,整个人站姿好似松柏。在所有人中,唯有她的姿势最为挺拔。

她的眼角余光看到一位顶着大檐帽的军人一瘸一拐的走来,在其身后,还有一个步兵班的士兵紧随其后。

“他就是教官?怎么会是残疾人?”

沼泽地的兵工厂,那里的劳工中有大量历次作战后的残疾士兵。对于残疾人的利用,沼泽地的处理方面基本就是兵工厂帮忙造武器,若是体力还凑合,可以作为耕田劳动力。

但是训练民兵,教官必须是现役军人,他决不能是跛子。

随着那人越走越近,逐渐全部进入娜塔莎的视野。只见此人身着军装,胸口处别着两枚勋章——红旗勋章和一级卫国战争勋章。

“哇!他一定是教官!这个教官居然还是战斗英雄!?他走路的问题,肯定与勋章有关。”

娜塔莎不想继续揣测来者的过往,她和其他女生一样,也与更多的男生一样,竭力保持严肃的立正。

毕竟这里是军营啊!就是现在,当车辆进入营区时,水泥铺就的大道上还有许多士兵队列进行跑步训练呢。

就是现在,远处持续的枪声还在此起彼伏的传到自己的耳朵里。

枪声?!

一想到枪声,娜塔莎就想到莉莉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