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换好衣装,听候贴身保姆的呼唤去吃午餐。他刚一推开禁闭的木门,就是一股寒气铺面。
气候突然变冷了。
斯大林不禁眯着眼睛望着阴霾的天空,此时,又是一阵北风吹来。
寒冷的北风吹着别墅周围的高大松树沙沙作响,世界灰蒙蒙的,一股肃杀的感觉直扑苏联最高领袖的心房。他燃起的斗志无异于被泼了一身冷水,同时,这股寒冷也让他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古老的俄国有许多谚语,例如一条是关于天气的。
所谓“如果你感觉寒冷,只是因为没有穿着合适的衣服”。
斯大林格勒奋战的将士们现在如何了?一股寒流明显南下,即便那是南方,气温也该急转直下!
整个军队的冬季服装和保暖军靴分发情况又如何?美国人许诺的那几百双棉靴,到岸量究竟有多少?西伯利亚方面有送来多少毛皮?哈萨克又送来多少羊毛?
可以说斯大林不是一位优秀的作战指挥专家,至少这方面是比那个奥地利下士有自知之明。
相比于那位下士,斯大林确实在一项关系军队运作的重要事务中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后勤物资对于胜利的关键性。
时至今日,斯大林每天在克里姆林宫办公,他的办公桌前总会摆上一堆亟待签署的文件。
这其中,有相当多的文件是各方面军司令员对物资和兵员的需求。
他们需要新兵?签署同意。
他们需要大量的粮食?签署同意。
这番签完字,就另外起草文件下达给乌拉尔地区、西伯利亚地区,乃至中亚和哈萨克,命令他们增加新兵训练计划等等。
在这方面,斯大林是非常理智的。所谓,后方的人民勒紧裤腰带,每天就吃点土豆度日,就能供应前线更多的军粮和布匹。
他是如此关注这方面的事。
甚至在战争爆发之前,虽是早有大量迹象显示德军可能在夏至左右对苏发动全面战争。
斯大林相信德国会进攻,但他始终不信德军居然会在六月份进攻。
斯大林有着诸多不相信的理由,其中有一点颇为说明问题。
1941年初,贝利亚提交给斯大林一项秘密报告,所谓德国在法国和中欧占领区大肆征收绵羊,乃至占领区仓库里的羊毛。那时候,苏德双方的谈判已经颇为僵硬,所以仅仅两个月,苏军就开始大规模征兵。
两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双方的领导层却心照不宣,甚至揣着明白装糊涂。
斯大林只希望战争能推迟到1942年,他是如此确定这个,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德国要把羊毛变成数百万套羊毛大衣,这需要时间!
德军如果在夏季进攻,他们必然要面临俄罗斯的冬季。如果没有足够的御寒衣服,极大可能德军会饱尝1812年拿破仑的痛苦。因此斯大学非常相信,他们已经错过了1941年最佳的进攻时期,所以,他们应该将进攻之日放在1942年春季。
当时,包括斯大林在内的众多国人民委员都不太相信德军会过早的进攻。如果可以在外交上拼命和德国打太极,使得德国错过整个夏天,那么苏联必将平安的度过大战前最后一个安宁的冬季。趁着近一年的时间,苏军怎么着也完成基本的军械换装,严阵以待的数百万正规军还能进一步加强防御体系呢!
结果,斯大林和他的亲密战友们,他们居然就没想到,奥地利的下士压根就没打算在冬季和苏军作战。
又是一年冬季到了,过了1942年的冬季,1943年等待苏联的又是怎样的战争?也许,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还能再度被冰雪冻上一次。也许,进攻维亚济马之日,守备的德军也会被纷纷冻掉耳朵和眼皮。
斯大林最后戴上一顶非常御寒的哥萨克绒帽,他的一位保镖声称,户外的气温已经跌到零下两度了。
一听到这一数字,斯大林猛地感觉事态似乎非常严重!
他吃着简单的午餐,就命保镖用别墅的电话,直接联络西方面军指挥部,他接着以苏联领袖的名义,命令西方方面军司令科涅夫接电话。
苏军中一系列的人事异动已经和杨明志毫无关系了。
大清早的,杨明志依旧在呼呼大睡,直到中午时分才真正下了床,去酒店的餐厅享用为其量身定做的午餐。
在坐在餐厅里品着红菜汤,啃着酸酸的面包,关于下午的安排,他已经有了打算。
正好,年轻的多布洛夫问及此事。
“下午,我们得去莫斯科的列宁共青团办事处去一趟。”
“啊?去那里?难道我到了莫斯科,还要去那里报道?!”说着,多布洛夫情不自禁扣了几下自己的徽章。
“哦!”杨明志轻轻抬起头:“我忘了您。也好,您去那里报道,我还要拜托他们给我打听一个人。”
“是谁?”
“是谁?还能有谁?!”杨明志猛地精神激动起来,“就是报纸上曾大篇幅介绍的斯佩洛斯金娜呀,我想我必须知晓她现在生活的确切地址。”
“好吧,可是,您认路吗?”
“这倒是没问题,我将拜托格里申科带路。现在你我抓紧时间吃饭,看起来外面正在刮北风,饭毕我们回房间换一套厚实的衣服。”
关于此事,杨明志觉得再去找拉林大尉办事并不是明智之举。
人家很可能要务在身,甚至难以联系到他。倒是身边有一位得力的贴身警卫,格里申科,这位长期在莫斯科工作的年轻人,终归对莫斯科留守的许多机构的所在位置是清楚的
不过,仅就这一带的街区情况,杨明志自觉也非常清楚。
毕竟一副城市的大号布局图就挂在酒店的一楼大厅,它分明是给入住的国际客人辨明方向之用,在没有GPS的本时空,地图的用处是毋庸置疑的。
杨明志并没有找到列宁共青团莫斯科办事处的所在地,究其原因正是地图没有更新,其上标注的列宁共青团总部而今已经人去楼栋,楼顶都安装了数门高射炮呢。
倒是通过两个街巷,自己就能拐到共青团大街,沿着这条路一直向西南方向走上五公里,就是自己在莫斯科一个月前的住所,那一带也是特殊轰炸时受伤最严重的区域。
“现在,那里的爆炸痕迹应该被清理干净,高尔基文化广场的那些碎石烂木也该全部清走了?大冷天的,去那里看看,应该不是什么坏事。”杨明志这样想着,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无视严寒,只希望看看经历了一场特殊又严重的轰炸后,苏联的“创伤愈合”能力是否真的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