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壕沟战始(1 / 2)

联营抗战,慷慨为善。

常言说得好,孤掌难鸣,孤军不立,杨关深有感触,试图打破蒋光头的钳制。

无论蒋光头是为恩师遗命宝藏,还是打压招揽,他都无法接受。

被迫存于夹缝对抗战不利,也难以生存,而双山沙上的队伍就是拖累。

孑然一身,他可以无所畏惧,来去如风,谁也阻拦不得。

不过日军穷兵黩武,来势汹汹,蚕食中华民族,形势危急。

为了抗战大业,他唯有培养人才与小鬼子周旋,又不受蒋光头调令。

处境堪忧,难以伸展,无法使先遣队公然抗战,退路几乎被掐断。

常文轩驻守巫山,从中作梗,煽风点火,势必断绝退路,情势危机。

因此,杨关为大局考虑,以物资为饵拉拢各团,征调精英,为各团训练人才。

名义上的人才,实际上是各团的耳目、心腹。

杨关心知肚明,接受他们的目的是安抚各团,使他们放心,从而联合抗战确保双山沙退路安全。

以退为进,固防淞沪北线战场,只为抗战不求名利。

哄抢事件平息,以示好和稀泥的模式完结,令常文轩哑口无言,纵有怨恨也只能深藏心底。

搁在以前,杨关杀他毫不皱眉,如今与蒋光头关系微妙,大战在即,先遣队的存亡与抗战才是大局。

因此,他只能忍受,不记个人恩仇情感,这是他南北转战最大收获,心境升华。

共产党上下一心,为民而战不记牺牲,令他触动颇大,自问做不到。

杨关的观点是保己歼敌,以杀鬼子为第一要务,救助民众责无旁贷,但若是事不可为也会放弃。

龙泉山一战救助民众,那是正名之战,迫于无奈,纵死也要挽回名声,不为个人,而是抗战形式所迫。

最后胜了,但也败了,名声臭了,唯独打出中华男儿的血性,挽救了抗战士气,个人名声随风而去。

面对各种舆论压力,生死考验,以及住院期间对共产党的了解,他成熟斐然。

理念未变,但他的大局观成长斐然,是以处事大度,谋算全局。

正当他感慨揣摩之际,小鬼子展开炮击,报复正式拉上帷幕。

小鬼子的炮火“咻咻”升空,由远方炮舰飞袭而来,也有迫击炮炮弹。

双向结合,上百枚炮弹在战术壕沟一带“轰隆隆”爆炸,火光乍现,声震四野,沙土宣天。

整个战术壕沟沙尘弥漫,陷入朦胧,硝烟覆盖之中。

一轮一轮炮弹砸下来,战术壕沟一线如开水沸腾,翻涌不休。

界河对岸,小鬼子悄然接近,借助炮火压制,快速挺近界桥,来势汹汹。

“你的战术壕沟行不行?一个中队的鬼子逼近,他们能抵挡吗?”殷珍蹙眉,一脸忧虑,攥紧双拳为戚振邦整个连队揪心。

“大开电台,呼叫双山沙,询问江道中的情况,快!”杨关避而不谈,此刻最担忧双山沙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