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出海的这几年,学术界出了很多事,一场场的争论不可避免,而基于那些基础理论的东西造成的研究加速也可以明显低感觉出来。
这些书本和小册子大致翻阅了一遍后,陈健确信的是科学圈内出了两件大事。
在出海之前,陈健在学宫做过小球斜面下滑的实验,讲了七八天定义了质量这个哲学上的概念,算出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给出了万有引力这个定理的猜想。
到如今,这一切被基础定义的东西已经开始发力,并在这些基础定义之内不断完善。
但很多东西陈健只是开了个头,挖了个大坑陷进去许多的人,拍拍屁股出了海。陷入坑中的人却不以为苦,相反还为坑中那些烦躁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就是陈健挖出的一个大坑,围绕着这个大坑人们大致上分为了两派。
一派可以称之为斜面测量派,另一派被称作基础反推派。
斜面测量派的人继续着陈健当初的实验,不断制造更为光滑的斜面、更为光滑的小球、更为完美的球体、更为准确的计时装置,更多次的可重复的实验。
他们确信只要斜面足够光滑、只要球体足够完美、只要计时装置足够准确,重复的多次实验后利用三角函数就一定可以计算出更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
而另一派的人则认为无论如何斜面都不可能光滑,现在也造不出完美的球体,所以这种测量方式的误差实在是太大了,完全可以用别的办法。
比如钟摆,人们早已经通过了眼睛发现了钟摆的等长等时性,就像是发现了物体从天而降越来越快一样,靠的是双眼的总结,并且给出了这样的定理,但为什么会等时并没有人知道。
可随着力学概念、加速度、向心力等问题的提出,钟摆成为了基础反推派的一件利器。
根据力和加速度以及向心力的关系,用当初陈健在学宫算向心力的那种原始微积分的手段,反推出了钟摆的周期性公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他们确信空气的阻力比斜面更小,这样测量的结果更为精确。
基础反推派需要的是理论基础,但不得不说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所有需要的理论基础都已经出现。圆周率的计算早已完成、十分为单位的三角寒暑表也早已出现而且最早从欧洲回来的人还带回了对照版本加以修正、以及力学加速度这些归纳成公式的最基础的东西。
利用基础力学反推出钟摆的周期公式后,只需要确定钟摆的长度,利用已有的计时器算出来钟摆的摆动时间,再套入到公式中算出来重力的大小即可。
内部逻辑是无懈可击的,外部操作也肯定是小于斜面的摩擦的,而且为了尽可能精确还可以利用密封玻璃罩充二氧化碳以烧碱吸收的方式理论上连空气的阻力都尽可能排除了——在计时装置水平一样的前提下,无疑后者更为精确。
前期,斜面测量派稳稳地占据着优势。
但是当单摆公式被另一派反推出来后,整个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扭转,一场巧妙的利用了数学、化学和基础力学的公式和实验,战胜了传统的单科实验派,并且证明了内部逻辑是可以通过演绎战胜经验的。
陈健按照自己熟悉的公式换算了一下他们得出的结果,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距离正确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大约在九点六左右,可以说这个数字已经完全可以套用了。
这个经典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获胜的一派为了回报陈健提出的理论,按照逻辑演绎的推理又做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实验。
他们提出,既然地球是自转的,那么地球的赤道应该是比两条经线要长一些的。同样,按照万有引力之间的联系,是和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的。同时,因为地球的自转带来的离心力,会让重力变小。
所以按照这个推论,同样的摆长,如果在南方的山区测量,摆会慢。而在北方的峡谷凹地,摆会快。
这是一件帮助陈健的理论验证的大事,即便陈健当时在大海上,这些人还是得到了足够的金钱支持去完成这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