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新的十年计划(1 / 2)

在后世很多关于教育的演讲之中,学者总是会在各方面,批评国家的教育体制,说什么教给孩子们不必要的知识太多,让他们丧失灵性,孩子们的负担太大,应该让他们更多的去玩耍之类的。

孙享福觉得说的有一定道理,至少,他认为,教育体制里面,应该要把必须要学习的知识,和非必须要学的知识,划定出来。

什么是必须要学的知识?

比如一定的农业知识。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知识,是解决吃饭这种人类生存根本问题的知识,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最基础的农业知识都没有一点,那就是一种悲哀。

当然,后世的科技文明,已经进步到了非一般的高度,即便是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所教育出来的学生们,毕业之后根本不知道种田是怎么回事,也可以依靠大量进口粮食,来解决吃饭的问题,只要不发生战争,日子基本能够过的去。

但是要是发生了战争,当外部的粮食进口不过来,内部的工业产出无法向外销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景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对比于后世,这个时代的教育体制,那就更操蛋了。

一天八节语文课,抱着四书五经寒窗苦读十年,甚至一辈子,通过这样的教育,国家能收获到的是些什么东西?

大多数都是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扛,五谷不分,只知道靠一张嘴巴,剥削别人的废材而已。

如果人人都专注生产力的提升,大家都吃的饱,穿的暖,社会上根本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所以,孙享福想要推行的教育体制,是一个能够培养下一代动手能力,各种基本生存技能的体制,而不是培养出一帮只会考试,去到社会上之后,还要再用好多年从头学习做事的书生。

这个烤红薯,李世民吃的很香,七八岁的皇子皇女们,能够自己种出红薯来了,这是一件非常值得他欣慰的事情。

所以,他取消了原本出去逛的想法,细细的问起了这些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一个下午下来,收获真不少。

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孩子们会的东西好多,与在长安的时候,皇家族学的老师反反复复就是那几句经义,让他们抄来背去,完全不同,这还只是他们在九垸县学上了半年学而已。

晚饭李世民是和长孙皇后单独吃的,菜式里面就有李丽质从学校提回来的苋菜,一边吃着菜,李世民一边跟长孙皇后聊起了内侍监改制的事情,基本框架算是敲定下来了,具体细则,还得慢慢研究讨论,最后实施。

“朕意,明年继续将孩子们留在九垸县上学,观音婢以为如何?”

长孙皇后答道,“此地的孩童们,都有一种独特的灵性,确实更加适合他们就学读书,不过,陛下,山南道的子民,是您的子民,关中的子民,也是您的子民,既然山南道这边的教学更好,就应该把它推行到关中,推行到全国去,让所有的孩子们,都学到这些有用的知识。”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道,“你言之有理,不过,这样一来的话,国子监,乃至咱们以往沿用的整个教育体系,就全部都得改了,九垸县学的体系里面,一直到初中,都没有教超过一千字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儒家那边的阻碍,只怕不小啊!”

长孙皇闻言,笑了笑道,“陛下不是命承乾监国了么,他一向有办法,陛下,不妨将此事教给他去办。”

李世民再度点头道,“说的也是,朕明年便要西巡,路途遥远,不便带上你等,内侍监的改革,也一并交由你全权做主吧!”

“陛下出门在外,要注意保重身体才好。”

两口子暖心的闲聊之中吃完了晚饭,和众人一起出去欢歌跳舞,自是不提。

次日,坐镇江陵的李承乾的案头,便多了一封李世民发过来的文书,看过里面提及的一些事情之后,李承乾莞尔一笑,根本没当一回事,下了一道命令给工部,于长安,渭南,各修建十六所教学规模超过万人的新学校,其余各州县,按照人口规模,各建学校两到三所。

建好之后,这些学校,将面向所有持有大唐户籍的适龄孩童招生,一应学费全免。

看到这个政令,政事堂的几位还有些懵,房玄龄,温彦博和唐俭三人很快就找到了李承乾。

直管教育口的唐俭率先开口道,“太子殿下,在长安,渭南,以及关中各州县,建立那么多学校,并且免费供孩童读书,这笔开支可不小,按照关中现在将近六百万人口还算,适龄读书的孩童,差不多有近百万,除建学校以外,每年投入的开支,只怕要数百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