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俘结仇?路争怔怔看着蒙山鸣,内心再次震撼,一次屠杀宋国六十万俘虏,焉能不结仇?
不但是结仇,而且是大仇,必成宋国上下刻骨铭心之耻辱,宋国若有机会焉能不雪此恨!
这原来是有意为之,除了之前对宫临策说的大战略,还要断绝进攻宋国将士们的后路,逼迫将士们奋勇死战!
原来杀俘也可以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方式!
他明白了,背后有着如此多的种种原因,难怪蒙帅不惜背负骂名和三大派的压力也要执意如此……
大军离开了群罗山,押着成群的俘虏离开了群罗山,大军携带的辎重皆逼迫俘虏去负担,解放了燕国人马的负担。
这被水浸泡过的地方,地面虽然干了不少,行进的脚步下路途却依然泥泞,跋涉略显艰难。
承受负担的俘虏,蒙山鸣不愿在他们身上浪费粮食,只给了点汤水吃喝,体力不济又负重艰难,情况可想而知。
而这些俘虏几乎人人带伤,都少了只耳朵,每个人的脸颊上都有流淌过的血迹。
地面泥泞,大军行进速度缓慢。
……
“道爷,公孙布的信,还有红脸猴子的,两边的信几乎同时到了。”
山中,管芳仪拿出了两份书信。
牛有道先看了公孙布的,也没其他的,只是提醒一下,群罗山中的燕国大军已经再次出发了。
之后再看袁罡传递来的,是只有两人熟悉的字迹,牛有道便知是绝密消息。
一看,是燕京那边的高见成有了回复消息。
高见成的消息来的晚也能理解,出于保密需求,他没有让身边的管芳仪等人知道与高见成有联系,到了袁罡那边再转给他,消息来的晚也正常。
牛有道打起了精神细看高见成的意见,很中肯。
高见成先提了下燕京那边准备拿六十万俘虏做谈判筹码的事,先让牛有道心里有个数。
之后高见成也没说那六十万俘虏能不能杀,只提出了意见让牛有道参考。
毕竟是六十万俘虏,杀了这六十万人不说其他的,对蒙山鸣的声誉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至少一个‘杀人狂’的名声怕是跑不掉。
不杀的话,养着消耗粮草显然没必要,不如给朝廷做谈判筹码。
若要杀的话,也有点讲究,最好不要杀的太直接了,还是当做谈判筹码之后再杀比较合适。
这个谈判筹码指的不是朝廷的谈判筹码,而是商朝宗或蒙山鸣的谈判筹码。
高见成的意思是,让蒙山鸣以此向宋军索要粮草,消息传回宋京,宋京朝堂上必有两帮人争论,一方为了六十万精锐愿给,另一方必然是不愿给。
此论的前提是,燕京正以六十万俘虏为宋军撤兵条件,附加了粮草的要求,宋京必会嫌这边条件太苛刻,也担心蒙山鸣得到粮草后会如虎添翼,一旦反悔会危及宋国,因此宋京朝堂不可避免会出现两派以上的争论。
这样做的好处有几点。
一旦杀俘,朝廷追究,蒙山鸣可以粮草不足诉苦,抵挡朝廷的追责,谁叫这边没有足够的补给,朝廷又无法提供。
另是蒙山鸣可以此说宋国没有诚意怒而杀之,多少可以抵消一些杀俘的负面影响,可以推点责任给宋国,指责是宋国不想挽救这批俘虏,可弱化宋军人心和士气。
最后一个好处是,俘虏一旦杀了,宋京朝堂上主张给粮的必然会指责不答应给粮的那些人,是那些人造成了六十万精锐的遇害,可让宋京朝堂上相争倾轧。
高见成的意思说到底,就是坏事做了要有理由辩称自己不是坏人,还得尽量趁机给对手制造一些麻烦。
看完高见成的意见后,牛有道歪嘴一乐,发现浸淫朝堂已久的人就是浸淫朝堂已久的人,一肚子坏水,这方面果然是玩的很溜。
牛有道还是那个态度,非必要的话,战场的事他不想过多干涉,专门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放开手脚去做,遂将高见成的意见发消息转告给蒙山鸣。
当然,不会露出任何有关高见成的痕迹,全部转化成了自己的意思。
两边相距不算太远,公孙布很快收到了他的信,将密信译制出来后,第一时间交给了蒙山鸣。
道路泥泞,蒙山鸣看到信时正坐在行进缓慢的马车中,信是公孙布从窗口递进来罗大安转交的,路争在充当车夫驾驭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