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制定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化路为田,运粮上山”的作战策略。
为此,张献忠给他调拨了五万人马,并征调湖南全省四十万民夫供他听用,历时三个月,该计划已布置完成。
正是有了此计划,张献忠的大西军才能从容撤退。
李定国的这个作战计划,总体上看有些像历史上中日长沙会战时,总指挥薛岳制定的作战策略,即“天炉战法”。
最大的不同是,双方的技术代差比历史上中日之间的代差更大,不过李定国的诉求与薛岳不同。薛岳是要重创日军,而李定国则是为迟滞天策军。
湘江是湖南境内除长江外最重要的一支河流,在后世筑坝蓄水后,已可通行千吨以上的船只,在本时空天策军海军战舰吨位最小的海警战舰也无法通行。
虽然现在是丰水期,最多也只能通行五百吨左右的船只,新墙河、汩罗江、捞刀河与浏阳河的水位更低。
所以天策军的后勤物资转运,一是靠加装了马达的木质帆船;二是靠机动车辆;三是靠四轮马车。
其中木质帆船在湖南境内仍是后勤主力,机动车辆主要运送的是油料和随军弹药粮食等。
因为天策军空军的频繁侦查,李定国在岳州至长沙一线的布置虽然不是一目了然,也基本看了个大概。
“张献忠手下有能人呀。”天策军参谋长李子雄感叹道。
岳州被攻下后,天策军前线指挥部已前出至岳州。
王越呵呵一笑道:“现在到了考验我们天策军的时候了。”
天策军作战基本都是平推,在作战经验上,其实是比不了张献忠这些打了半辈子仗的土匪。
由于李定国的布置和湖南地形的特殊情况,天策军要想快速拿下长沙,并不如想象种那么容易。
王越的本意也不是要完全消灭大西军,天策军这些年打的太顺了,湖南、再往西南去,地形越发复杂,其实对天策军也是一种锻炼。
七月二十八日,大西军主力撤出长沙,各府县的大西军也开始陆续撤离,跟随主力向湘西的辰州(今怀化)开拔。
大西军为了应对天策军,在湖南再次扩军,十多万青壮被强征入伍,使大西军兵力达到了约四十五万人,这次入川的主力部队人数约有三十七万人。
大西军留守长沙的主将是安西将军李定国,大西政权左丞相兼刑部尚书的徐以显也留下来跟随李定国一起组织长沙防御。
徐以显常自比诸葛亮,军事谋略方面不知道水平怎么样,但是他在民政方面确实是一把好手。
因长沙保卫战征调的民夫众多,为了让李定国没有后顾之忧,全力应战,徐以显自愿留下调度民事和后勤物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诸葛亮的名言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