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下)(2 / 2)

宰执天下 cuslaa 1768 字 2022-09-25

虽然官车车厢的大小,与普通车厢别无二致,同样不算宽敞。但每一节官车车厢都分做了内外两重,靠前的半截是内间,有着松软的床铺和精致的摆设,甚至还装了玻璃油灯,牢牢的卡在车厢壁板的凹槽内,燃烧后的油烟能通过事先安装的管子通到车厢外。靠后的半截是外间,夜里仆役打地铺,白天则可以见客、读书,而上下车都得从外间走。

韩冈曾经提议过打造一种新式的车厢,加宽车厢宽度,同时在里面安上床铺,在车厢的一侧留下一条通道,可以连接前后,同时方便上下车。但那样的车厢太难制造了。加宽车厢宽度不算很难,可前后有门,前后车厢连贯相通,这虽是好想法,可惜现在还做不到。

所以如今想要到前面或是后面的车厢,要么等下车后再去,要么就是从车顶上走过去。

李诫自不能从车顶上走路,他走到中间的位置,在车门外通报了一声,便被迎了进去。

这里是全车唯一一节官车,布置和陈设都不是后面的车厢能比,日后将会供给上京的官员使用。

车厢内,五六人,但只有一人还在内间坐着,直到李诫走进来后,方才出来迎接。

李诫上前行礼:“李诫拜见端明。”

沈括自开封知府任上调职,便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出京,都大提举轨道工役等事。

迄今为止,已有三年之久。

这三年间,沈括虽然不能说是天南地北的跑,可河北、河东、京畿等地的轨道工地,他也都跑了个遍。

眼下的几条轨道,在同时兴修的同时,还能够保证速度和质量,至少有一半是沈括的功劳。

沈括伸手扶住李诫:“说过多少次了,明仲你勿须多礼,坐下来说话。”

“礼不可废。”李诫坚持行了礼,方才依言坐下。

日以继夜的劳作,往来千里的奔波,李诫的外表,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年纪还要大了不少。

沈括打量着李诫,感叹道:“转眼就到京城了。”

“最多一个时辰。”李诫道,“在车上也快三天了,再有一个时辰终于是结束了。”

“还不到三天!”

沈括比了一个手势,着重强调着花费的时间。

从泗州到,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这的确是个让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普通人出行,能达到日行三百里、四百里的高速,这是十年之前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的,这本因是急脚递才能拥有的速度。

“主要因为是空车。此外,拉车的都是健马,车夫也没有顾惜马力。”

日后正常运营,有轨马车的速度可能会降到一半。不过四天走完八百里路,这也已经是过去难以想象的速度了。

从金陵至开封,总共二十二程,按照朝廷制定的驿传速度,二十二天才能从长江南岸的金陵抵达京师。而在京泗铁路修成之后,二十二天的时间能减去一半还多。

“这一回回去,当可以说一句幸不辱命了。”

李诫拱了拱手,“恭喜端明。”

“当是同喜才是。明仲你的功劳,可不是等闲可比。”

李诫自从当年被韩冈征召入幕,工作和官职便一直围绕着轨道。如今作为沈括身边最为得力的助手,李诫为此也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时间,一直站在第一线督造。功绩不必说,光是时间,就投入得不比任何人少。

“非为此事。而是以端明之功,一张清凉伞不在话下。”

沈括谦退的笑了两声,“就是进了政事堂,也还是主管工役营造,跟现在也没多少区别。何况还没有开始选,现在说也还太早。”

“如今有两位相公在,哪里还会有什么意外?”

沈括只是摇头。

但韩冈已经明确说要支持沈括,而苏颂与韩冈也同进同退,

之前两次廷推,韩冈对沈括的支持力度并不够,甚至没有去说服太后。

沈括并不指望太后能对自己另眼相看,没有韩冈的关说,太后根本不会提起朱笔,在自己的名字上画圈。

但现在韩冈已经明确说会在太后面前为之美言,而且进入两府的人选又多了一个。有两个名额,又有韩冈在太后那边说项,再加上这一回适时的京泗铁路通车,沈括相信自己这一次肯定能够得到梦寐已久的那一张清凉伞。

恍惚间,沈括好像做了个美梦,清凉伞张挂在头顶,不论刮风下雨,都牢牢护在左右。

但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正好看见李诫望着外面。

“明仲……”

沈括正想说话,就见李诫指着窗外。

“已经到京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