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竹马(1 / 2)

蜀臣 茶渐浓 1051 字 2022-08-30

南船北马,各有所长。

地域的局限性,对征战有着显着的制约。

这便是丞相并不采纳郑璞的建议,不打算以魏军俘虏入交州征战的缘由。

虽然昔日有伏波将军马援深入交州、平定岭南叛乱的先例。但对于大江以北的将士而言,交州岭南之地那闷热的气候、遍布的疠瘴以及横行的毒虫,仍是非战而损概率最高的地方。

堪称为令北人谈虎色变的不归地。

这点,曾经随军讨平南中叛乱的郑璞,不可能不知道。

而明知如此,却还要继续建议,乃是他根本不在乎这些魏军俘虏的死活。

抑或者说,他是为了不让大汉提前步入粮秣之困、为了不耽误还于旧都的大计。

作为筹画士,出谋划策时必然要思虑周全。

既然他声称伐吴,乃是为了诱魏军主动前来决战,在做出建议之时,自然也要思虑表面上仅有六万、实际上仍有近九万的关中大军预留粮秣。而在粮秣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三万有余魏军俘虏组建的新军减少粮秣的损耗!

对,郑璞的隐晦用心,乃是将这些魏军俘虏尽当做战事的消耗品。

盖因现阶段大汉的国情,根本没有夺下交州的**。

就如河西走廊很早就大汉光复了,但无人有过进军河套平原的念头一样,现今夺下交州乃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军无利不动,地处边陲且远离中原的交州,根本无法裨益大汉还于旧都的大计。

相反,而是让大汉浪费有限的人力物力、做无用之功罢了。

从战略意义上而言,驱兵入交州乃是想声东击西,将江东的一部分兵力牵制在交州,从而令东三郡或永安的战事更顺利一些。

是故,郑璞打算以魏军俘虏进军交州就很好理解了。

三万有余的魏军俘虏浩荡杀来,必然能将江东派遣对等或者更多的兵力入交州防御,如此,汉军战略目的可达成;而这些魏军俘虏战死一些、再非战损一些......

人死得多了,粮秣的损耗自然也就减少了。

至于,如此狠戾的做法,是否会导致那些魏军俘虏反叛嘛~~

无需担忧。

一者,待他们隐隐有所悟的时候,也差不多战罢归来了。

只需要给依旧活着的人,兑现战前的承诺与赏赐,谁还会念及死去的人呢?

其次,他们即使想叛乱了,又能往哪去呢?

在交州这种荒蛮之地,他们远离了大汉的向导与将率,就连个村落都难以寻到,同样会迎来水土不服以及无有医药而亡故的命运。

倒戈江东就更不用想了。

江东连自家士卒都不体恤,他们倒戈过去还不如留在汉军中呢!

最后,他们何必要半途而废!

都死伤不少人了,都要即将迎来汉军兑现承诺与赏赐的曙光了,那些依旧活着的幸运儿,为何要在临门一脚时放弃?

生逢乱世,人命本就不值钱。

身为黎庶时连果腹都要倾力而搏,他们作为无有出头之日的俘虏,为何不抱着必死的决心拼一次!不管怎么说,大汉官府的赋税与徭役要比魏国或吴国轻薄得多,他们若是能成为大汉子民,至少能温饱可续.......

洞悉人心与人性,便可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