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偷袭(1 / 2)

大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三月十五日,孙承宗的辽东军进入宁远,随后又进驻锦州、广宁。

由于新的第一集团军已经驻扎在辽东的最前线广宁,山海关、宁远和锦州,已经是明军的后方,只是各驻扎一万辽东军,广宁驻扎了三万辽东军,另有两万辽东军正在修筑锦州至广宁的水泥路,将京师至山海关的第一大道,延伸到广宁。

还有两万辽东军,则是担任北伐的辅军,专门运输粮草物资,京师将北伐军的补给送到三海关,而这两万辽东军,则从山海关接手,将补给运输到广宁,广宁成了北伐军的物资中转站。

三月二十日,集结在广宁的十万第一集团军,正式向东开进,开始北伐建奴。

在广宁以东直至三岔河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本来有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和镶蓝旗的散兵,但莽古尔泰被皇太极调回盛京之后,各旗的散兵也全部回到盛京,在这儿与大明对峙的,是多尔衮的正白旗。

正白旗一共有二十八个满员的牛录,士兵有八千四百人,但多尔衮的防区,主要还是在三岔河以东,辽阳至盖州一线。

5,

三岔河以西,只有西平堡和三岔河堡两个据点。

多尔衮虽然参加了与大明的和谈,但他到达辽东前线后,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

如果大明和大金真能签订和约,他将固守西平堡与三岔河堡,再相机而动;如果大明与大金,无法达成和约,以大明现在的态势,大金与大明,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西平堡和三岔河堡,就是阻击明军的第一道防线。

无论和约能否签订,三岔河以西的西平堡和三岔河堡,对多尔衮来说,都是战略要地。

但多尔衮的士兵太少,防守的区域太过广阔,所以,西平堡和三岔河堡,只能各驻扎四个牛录,另外,多尔衮已经和驻扎在鸭绿江附近的镶蓝旗旗主济尔哈朗取得联系,一旦战局有变,双方互为策应。

明军依靠巨大的数量优势和燧发枪优势,实力已经延伸到广宁以东,游骑也是在空旷的草原上耀武扬威。

西平堡附近,随时可能见到一小队的明军游骑,而女真人的游骑,只能龟缩在西平堡内,一旦他们外出,必然会遭到明军游骑的围攻。

多尔衮来到辽阳之后,曾经以和谈使节的身份,向袁崇焕派出过使者,希望双方的游骑能够和睦相处。

袁崇焕回答得很干脆,拿和约来,只要见到和约,明军就不会驱逐大金国的游骑。

和约还未最后生效,多尔衮也没什么办法,他以为,袁崇焕这么咄咄逼人,一定是大明希望早日与大金国签订和约。

不过双方并不是战争状态,而是暂时的心照不宣的和平,多尔衮向西平堡运送物资的时候,明军从来没有为难过。

担任北伐军中路军先锋的是俞冲霄的第三军,在崇祯元年收回辽东三城的战斗中,第三军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袁崇焕希望第三军有练兵的机会。

袁崇焕对俞冲霄简要交代几句后,命令第三军去攻打西平堡,务必全歼西平堡这的守军,跟在朱由检身边久了,袁崇焕也知道,女真人数量有限,一定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这天中午,一队女真人的运输队,押运一批物资,快要进入西平堡的时候,遭到明军游骑的盘查,双方发生纠缠。

明军游骑放出焰火,隐藏在附近的大批明军,迅速赶到现场,他们连人带货,将女真人全部俘获,虽然女真人一再解释,但明军根本听不懂他的语言。

二更时分,女真人的运输队,出现在西平堡的东门。

“开门,开门,我们运输的物资到了。”运输队的头领用女真话大声向城头吆喝。

“运输队?你们怎么晚上才到?我们都快断炊了。”城头上的守军欣喜若狂。

“你以为我愿意冒黑赶路呀?要不是知道你们粮食紧张……快开城门,老子连夜赶路,累得全身都快散架了。”头领骂骂咧咧。

“等等。”守军将手中的火把从城头扔下来,借着火光,看到运输队身上穿的都是大金国的皮甲,这才放下心来。

“干什么?差点扔到老子头上。”头领有些生气了,“难道有明军偷袭呀?你这蠢驴!”

“对不起,对不起。”守军连声道歉,生怕运输队一生气,将粮草运走了,“这是老规矩,我也没办法。”

“现在看清楚了?再不开城,老子将粮草原路运回。”头领将火把踩灭,城下又是一片黑暗。

“这就开,这就开。”守军一叠连声答应,“开城门,迎接粮草进城。”

城门上打开,守军在城门洞里等候。

粮草车进来了,运输队的头领走在最前面,他冲守军干笑两声,“就你们几个守城呀?”

“现在不是战争时期,守城的士兵不用太多。”

“也是,现在不用搞得草木皆兵,”头领四处打量一番,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这大明的运粮车,真是好用,如果依靠战马运输,这些粮草,至少需要五百匹战马。”

“那是,那是,大明的东西就是好用,可惜,我们不会制造。”

“你们不用制造了。”头领的话还未落音,已是手起刀落,将那士兵砍翻。

其余的几名守军,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也被其他的运输兵砍杀在城门洞口。

头领打个手势:“快,抢占城门,防止建奴反扑,阿四,将运辆车移开,小磊,放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