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万国来朝(1 / 2)

在舆图上,竟有一个红心。

那红心的深处,竟有一个大大的叉号。

这触目惊心的叉号,一下子吸引了弘治皇帝的目光。

这是……

弘治皇帝的目光突的有了几许神采,这是一片全新的大陆啊。

这片巨大的大陆,可以说是与世隔绝,两边都是汪洋。

可大陆规模极大,却在这最中间的位置上,那传说中的三宝太监,竟在此做了标注。

此地……乃神土之国也,产亩产万斤之良种,其牲畜不必多食,可产肉数千斤。

弘治皇帝不禁身子一颤,眼中得光彩越发的明亮。

他下意识得用手指着这里,同时猛然想到了在下西洋之前,方继藩的奏报,于是他抬头看向方继藩道:“方卿家,你从前说过在极西之地有一国,有神种?”

方继藩心里道,没错,是我说的。

面上却是一脸诧异:“陛下为何今日问起此事?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

其实他是信任方继藩的。

这个家伙,一向还算靠谱。

可有时,他会忍不住的扪心自问,为了这个虚无缥缈的传说而花费无数的钱粮去下西洋,寻求神种,这与始皇帝命人下海寻长生药又有什么分别?其中的风险和投入太大了,不得不使他在很多时候会在心里怀着不安。

可现在……这一切居然得到了印证。

便连三宝太监竟也知道这件事啊!

三宝太监和方继藩,可是相距百年的人物,这两个人都很靠谱,他们却同时指向了这极西之地,那一片,在弘治皇帝心里,前所未有的大陆,这说明了什么?

弘治皇帝沉默许久,陷入了思考。

而后他淡淡道:“百年之前,三宝太监就曾在这幅舆图上提起过此事,三宝太监七下西洋,见识广博,他制作这一幅舆图,想来就是为了提醒朝廷求取这亩产万斤的作物。只是………”

说到这里,弘治皇帝幽幽的叹了口气,才又道:“只是为何,他最终却没有提及过此事呢?是因为这幅舆图遗漏在了木骨都束,他已无法确定准确的位置,所以不敢提出?又或者是……”

弘治皇帝目光阖起。

方继藩见他自言自语,忍不住道:“陛下,有没有可能是当时反对郑和的大臣当道,何况当时,文皇帝已驾崩,新皇对下西洋已没有了多大的兴趣,郑和深知如此,已是无力回天,若是此时提出,反而罪孽深重。”

“罪孽深重?”弘治皇帝突然目中掠过了精光。

伴驾的诸臣们,似乎也已猜到了什么,心里忍不住想,不错……就是如此啊。

想想看,就在新皇帝对下西洋不感兴趣的时候,就在朝中许多人开始抨击郑和的时候,更有无数读书人认为下西洋乃是浪费钱粮的时候。

这个节骨眼,郑和敢告诉大家,在极西之地,有这样神奇的种子吗?

只怕还没有提出来,第二天便会遭受无数人的攻讦,认为他欺君罔上了。

现在满朝君臣深信世上有这样神奇的种子,是因为红薯和土豆的出现,让所有人眼见为实而信服。这使人们的视觉开阔起来,觉得既然有亩产千斤的作物,那么,怎么就会没有亩产万斤的呢?

可在那个时候,一亩地才收三石米的时代,你郑和提及此,莫非是为了让大明继续浪费钱粮拿给你去下西洋,而编织的弥天大谎?

所以郑和即便在那时拿出,非但对下西洋没有好处,反而可能更加坚定满朝君臣禁海的决心。

弘治皇帝摇头苦笑道:“是啊,倘若不是因为红薯和土豆,不是因为方卿家,有人将此舆图送到朕的面前,朕多半也会对此人的初心保持怀疑的。三宝太监的心里不知有多少苦水,无法倾诉啊。他一定是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这神奇的种子已不可能求取,为了断了这个念头,而故意将这舆图留在了海外……”

众臣纷纷点头,觉得有理,许多人心里唏嘘,当初若是继续下西洋下去,只怕现在后人们早就不为粮食所担忧了吧。

这将是什么样的盛世呢?

可惜……实在是太可惜了。

可是前人们的错误,今世之人却必须负责,而现在难道要让这样的追悔莫及,继续留给后人吗?

弘治皇帝的手指,点着那巨大岛屿的中心,视线久久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