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炎兴(1 / 2)

三国雄儿传 日新说313 1555 字 2022-09-19

炎兴元年冬月末,受伤昏迷的天子刘禅重新醒来,稍稍驱散了冬日里蜀地上空的阴霾。

不管他榻前的决策恰当与否,苏醒的天子能当着朝廷重臣的面下达决策,这就给蜀汉朝野上下吃了一颗定心丸,让蜀汉这台国家机器重新恢复运转起来。

大将军姜维忧心战事,在推动国中发兵收复汉中的决策定下后,就立马上表请求返回前线指挥军事,在魏国大军盘踞汉中、窥伺蜀地的情况下,宫中自无不允。

于是这位六旬老将来去匆匆,只与家人见了一面,就马不卸鞍地火速北返,赶回剑阁主持军中大局。

前方剑拔弩张、战鼓催人,后方也再无法文恬武嬉、粉饰太平。

蜀汉朝廷在努力消除接连丧师失土的负面影响的同时,也开始为收复失土的后续战争做动员准备。

连日来,经尚书台发往巴蜀各郡县的诏书急如星火,内容多是关于征调粮帛、加派课役的,诏书每至一地,就迅速在当地引起诸多连锁反应,影响巨大。

有心人都心知肚明,这是要有大事情发生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蜀中各地运转送往剑阁的粮草辎重,已根据路程远近定下时限陆续出发,征召国中人马北上一事也提上了日程表。

毕竟蜀汉军队连续在沓中、汉中、绵竹等地损兵折将,眼下集结在剑阁一线能战之兵不足五万,仅靠这些人马,想要击退魏国大军、收复失地无疑是力不从心,所以必须从巴蜀各地抽调人马补充前线兵力。

而蜀中当下能战之兵不多,像阎宇麾下的兵卒就被他当成自己的禁脔轻易调动不得,朝中只能够从南中调兵北上了。

但南中能调的兵卒数量也不多,一万兵马已是极限,剩下的兵额漏洞,蜀汉朝堂只能够临时征召蜀中丁壮,通过紧急训练新卒的办法来弥补了。

朝中拟定的计划是征召、训练五万新卒,同时诏令各郡县大力举荐勇猛、知兵事的人才,破格录用,以填补新军中空额同样巨大的军吏职位。

这支炎兴新军的大营,一设涪城,一设成都。

因为是国家存亡的紧急时刻,中枢关注、诏书切峻,各地官府的战争动员不得不加大力气,加上冬季农闲的缘故,蜀中丁壮征召的速度不慢,两座紧急破土动工的新军大营这些日子以来,不断有各郡县的丁壮汇入,使得营地日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扩大、完善。

成都,西北城郊,新军大营。

镇军大将军宗预顶盔掼甲,骑着高头骏马,朱缨显目,八面威风。

老来再度得势掌兵的他满面红光,带着关彝、诸葛京、董宏、高轨等一群新军将佐一溜烟地走马军营,巡视新军各部人马。

虽然诏书上写着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各郡县举荐勇猛、知兵事的人才,其它一概毋论,但举荐人才的名额,多数还是落到了功勋子弟、郡望名士、大姓豪强身上。

其中,像关彝、诸葛京这种功勋子弟最为优越,常常得到了多份举荐。尤其是关彝,在张家青年儿郎张遵战死沙场的情况下,侍中张绍对他尤为照顾,暗中授意老将宗预用心栽培提拔,让他在军中早成大器。

“吁——”策马至校场阅兵台前,老将宗预一把勒住缰绳,喝令众人下马登台。

他自己率先翻身下马,“噔噔噔”快步迈上新近搭建的高台上,把其他年轻人轻易甩在身后。

“你们看!”老将军一边捋着白胡须,一边纵览校场上呐喊声震天、分部曲操练军中技击、队列的将士们,观察指点比较,大声训斥跟上来的年轻将吏。

“这是我这个七旬白头翁带的兵,这是你,你,还有你带的兵,你们比比看,这像样么,畏畏缩缩、歪歪斜斜,哪有一点大汉将士的精气神,跟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没什么两样!”

蜀地腹地承平已久,武备废弛,多数脚肚子还沾着泥巴的青壮农夫根本没有见识过兵阵,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征召入伍后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够勉强达到一名新卒的标准。

这些蜀地青壮农夫按照汉军部曲制度编入军队,宗预带过兵,麾下家兵又有行伍经验,最早挑选新卒展开训练,如今看起来初见成效,农夫们也有了些“兵样子”。

但后面其他由新人将佐带的兵,训练效果则不如人意,进度快的队列操练还不能走整齐,进度慢的新卒拿起刀、矛仍然像在用锄、耜等农具一样,整个队伍松松垮垮、乱成一团。

目睹这般糟糕情况,也难怪老将宗预要对这些勋贵子弟发脾气了。

按照蜀汉中枢的初步军事计划,来年开春汉中战场上必然要开打,要是营中还是保持目前这种训练效果,那指望这支短暂训练几个月的炎兴新军北上奔赴战场,正面跟魏国大军对抗,根本就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