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六章 大明的航空时代(2 / 2)

大明1805 王子虚 1804 字 2023-03-24

所以这其实是技术费用,而非单纯的几项专利的费用了。

这些专利如果真的当专利卖,如果是分开了单独销售,那价格就得翻几倍了。

想要参与经营的厂商,就算是只购买比较重要的专利,小专利靠湖弄和规避。

就算每项主要专利授权费用,只要销售价格百分之五,总费用也会超过百分百的。

那就没办法按照售价收专利费了,制造成本的一半以上都是专利费用。

现在把两成的授权费用,换成完整的技术转让费用之后,这个价格就非常的低廉了。

所以,航空工业协会要求,所有获得授权的公司,都要加入航空工业协会。

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新的航空相关专利,将会自动反向授权给航空工业协会。…

这个要求非常霸道,但按照朱靖垣的指示,这个授权不是无偿的。

相应专利如果以后单独对外授权,发明公司将会直接得到授权费用的七成。

如果专利通过了全面审查,确认其拥有某种必要性,就会被加入整体授权专利池。

发明公司就能够从所有新生产的飞机中获得授权费用分成了。

航空工业协会相当于一个专利分享平台,谁提供的专利越多,谁获得的分成越多。

鼓励相关公司在生产的过程中开创新技术。

现在协会掌握的这些专利,绝大部分都是属于朱靖垣的,而朱靖垣又做出了承诺。

自己分到的授权费用,可以按照销售数量返还,最高可以返还费用的八成。

也就是说,这份完整技术转让的费用,最低只需要售价百分之四。

这在这个时代真的是低到可以算是白送了的东西了。

至于,朱靖垣申请的专利,包括在飞机本身在内,只有最为基本的控制专利。

也就是保证飞机能飞起来,能够按照驾驶员的简单指令飞行。

其他的细节和功能上的专利那就一概没有了。

朱靖垣不会去申请那些细节性的专利,这不影响自己获取专利费的数量。

专利授权费用本身是有一个潜在的上限,也就是各国法律要求的不能扰乱市场。

也就是不能开出过高的价格,具体多高算高并不非常准确,通常不能超过总售价的三成。

朱靖垣飞机本身的发明专利,加上配套的基本控制专利,足够拿下这三成授权费了。

自己再去申请更多的细节上的设计专利,也拿不到更高的授权费用,相当于给免费送技术。

那就不如干脆不卖,让泰西人自己去摸索,自己去拿那些专利吧。

在大明各地,咨询航空工业门槛的商人中,真正有实力的办的起飞机制造厂的,没

过几天就决定加入航空工业联合会,进入航空工业市场了。

这个市场的前景,真的不用别人专门描述,他们稍微调查和判断就能看到巨大的前景。

而大明的工部和皇室财团,以及一个亲王主导的航空公司,对这个行业的全力支持,他们也都能够看得到的。

得到这种支持的行业就不可能赔钱,所以很多商人迅速决定投入了。

但是,他们想加入,想要拿到所有授权和技术文档,可没有那么容易。

他们需要通过航空工业协会的审查,确定属于可靠的而且有实力的大明商人。

签下关于技术保密和销售保证书后,才能有资格参与飞行机器生产。

同时,要所有参与的公司,暂时都只能生产一类中的一型飞机。

都是被限制的最低级的「通用小型民用飞机」。

他们暂时也只能得到生产这型飞机所需技术授权和相应技术文档。…

设计、生产的过程中,还有航空工业协会去现场指导,这同时也是一种监督。

最低级的民用飞机,是最需要民营厂商参与,了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的飞机。

后续会逐步开放小型水上飞机,五人小型运输机,农用飞机等等。

这种厂商开始会有很多,可能有几百甚至上千家,早期飞机非常简单,比造汽车都简单,最后可能剩下几十个到一两百个。

在这个竞争过程中,从大量小厂商之中杀出重围,展现出经营和生产优势的少量厂商。

才有机会配合大明航空公司、皇家飞行机器公司、工部的工厂,生产大中型运输机。

这种厂商可能有十几个。

再进一步筛选出最有实力的厂商,跟大明朝廷深度绑定的厂商,来生产战斗机和轰炸机。

这种厂商应该就只有少数几个了。

在这个筛选和竞争过程中,协会逐步向对应等级的民间厂商,开放技术和生产范围。

不能现在就完全开放,不能现在把所有技术全放出去。

那样民间厂商根本消化不了,绝大部分民间厂商根本不需要最高端的技术。

直接开放只会加快竞争对手的追赶速度。

即便是这些被审查过的企业,也不可能完全保守的住秘密。

就算是他们自己不会泄露技术,保密意识不足也会让技术不断的外流。

技术外流是不可能根绝的事情。

只能从一开始就做好被窃密的准备。

做好从源头控制外流的概率,控制外流的技术级别的准备。

王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