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在京城耽搁几日,卢昌华给家里打了电话。
就急匆匆的往山东去了。
在京城的时候,卢昌华已经打听了,山东曹县是柳编的集散地。
而且他们种植的也是杞柳。
卢昌华琢磨着,自己还是信息闭塞啊。
要早知道曹县这么专业,自己直接来就是了。
干嘛还在北宁苦寻呢。
坐在火车上,一路从天津过沧州,直奔济南。
又转车到济宁、河泽。
曹县就是河泽地区的下属县。
曹县不大,总共也就一千多平方公里。
县政府在曹城镇。
下车之后,卢昌华就找人打听哪里有买柳筐的。
“你是外地人吧?”
“是,从外地来。”
“柳筐现在不值钱了,以前多,现在谁还有功夫编那玩意儿?”
“我就是听说咱们曹县柳编很出名,特意来看看的。”
“这个,你得等赶集。在集上可能有人卖,平时也看不见了。”
“那咱们曹县不编柳筐了,现在都干啥呢?”
“我跟你说吧,曹县现在出名的可不是什么柳编,那玩意值几个钱?”
“我们现在都种芦笋了。还有木材加工。”
那人指着路边的店铺说道:“你看看,我们的芦笋罐头出口到国外,板材厂就有一两千家。”
“哦,谢谢啊。赶集还来得及吗?”
“今天是二九,明天初一,你去青堌集看看,他们初一,初三,初六,初八赶集。”
“明天正好有集?那太好了。这个青堌集在哪儿啊?”
那人极为热心的告诉了他怎么去。
曹县话,卢昌华谁能听懂,可是这咬字发音不准,他听成了“青古集”。
到了车站,买车票才发现,自己搞错了。
原来是“青堌集”。
青堌集在曹城镇的东南方向,相距近三十公里。
很早就是一个镇的规模了。
现在属于中心镇,经济发展在曹县属于位列前茅的。
当他坐着客车晃晃悠悠的来到青堌集,发现这里果如人家所说。
人流密集,工厂很多。
还有大片的芦笋种植区。
他在街上转了几圈,这才去一家跟人打听,明天赶集的市场在哪儿?
有热心人往前面路边的一大排铁皮棚子一指,“就是那边。”
卢昌华道谢之后,去了市场里看了看。
虽然赶集要明天开始,可不代表市场就不开门。
市场里面还是有很多商户的。
这里销售的很多都是日用品和蔬菜肉食。
他转了一圈也没发现有卖柳筐的。
“老板,跟你打听一下,市场里有卖柳筐的吗?”
“啥?卖筐的?没有!”
卢昌华这叫一个失望啊。
难道自己这个想法不对?怎么堂堂传说中的柳编之乡,竟然没有人卖筐了。
见卢昌华面露失望之色,那位店家好心的补充道:“看看明天吧,好像有几家卖那玩意。”
见老板这么说,卢昌华又升起希望了。
“老板,为啥现在卖筐的那么少啊?”
“你是外地人,不了解情况啊。”
那位本地老板说道:“柳筐这玩意以前家家户户都要用。”
“可也不是家家都会编这玩意的。”
见老板愿意多说,卢昌华赶紧递上香烟,听着人家讲。
“我们曹县,以前种的杞柳多,家家户户多少都种点。”
“自家人编的,就自己编;不会编的就请人到家里来编。”
“很少到集市上买这东西。”
“买卖柳筐也是三四年前的事了,十年前更多。”
“可现在,镇上发展芦笋种植,谁还有功夫编那玩意卖啊。”
“就是有也是少数。”
“因为那玩意在我们这不值钱。”
“在当地销量很少。”
“赶集的时候,能有几家来卖的,数量也不多。都是家里老人闲着没事,编着玩的。”
“哦!原来是这样啊。”
看样子,自己是被误导了。
柳编以前是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用品。
因此,以前是非常常见也很红火的产业。
可是现在?
没有筐,可以有其他的替代品。
这玩意也就逐渐的落寞了。
看样子,柳编既然能上升到工艺品的高度,现在只能在大城市销售,或者出口到国外。
让那些看着新鲜的有钱人,把这玩意当成工艺品、艺术品来购买,还得卖高价才行。
把它当成普通的生活实用器,就没有什么太高的价值了。
柳编最低级的产品就是土筐,也叫“土篮子”。
这是用来劳动的工具。
也实用的东西越不值钱。
高级点的柳编产品就是食蓝,果篮,花篮,杂物篮。
虽然这些也是实用器,可价值要高些。
更高级的柳编产品就是装饰品。
比如柳编的各种动物,人物,书架,书桌,椅子,台灯罩,床头柜等等。
这些大都以装饰为主,实用价值不高。
可偏偏越是这样的东西,它的价格越高,越有人为它买单。
卢昌华躺在旅社的床上沉思。
把这些想透之后,逐渐有了思路。
柳编产品的定位和设计很关键。
把柳编这种材料和工艺用来制作装饰品和家具产品上,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到这里,他拿出纸笔,记下了自己的想法。
有时候灵感会稍纵即逝。
这一天,卢昌华就没再出去,而是在旅社里整理思路,等待明天的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