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实上真相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还要阴暗,嫪毐一事的影响还在其后。
此时的秦皇嬴政已经22岁,古代20十岁加冠,及冠之后便意味着成年,距离他成年已经过去两载,吕不韦当时身为秦国的宰相,掌握着秦国大部分的政权,这两年中丝毫不见吕不韦还政给他的意思,而且嬴政要完全专政,就必须要想尽办法,将权力从吕不韦的手中夺出来,可吕不韦在秦国苦心经营数十载,名声威望都不是他这个毛头皇帝所能比拟的,因此秦皇嬴政一直很苦恼此事,该如何将吕不韦的相权削去。
而不久后,李斯便给了秦皇嬴政这样一个机会,李斯悄悄告诉秦皇嬴政,他暗中打探到,嫪毐是吕不韦献给赵姬的!
给自己死去的便宜老爹带绿帽子也就算了,还要拉着别人给自己老爹一起带绿帽子,叔能忍婶也不能忍啊!
自古无情莫过帝王家,始皇本纪中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这段话的大意就是秦始皇这个人刻薄寡恩,心如虎狼,没有得志的时候容易谦卑下人,得志时也容易吞噬人。
虽然这句有故意抹黑秦皇嬴政的嫌疑,但有一点至少没说错,秦皇嬴政比较漠视情感,倒不至于说他刻薄寡恩,冷酷无情乃一个优秀帝王必备的素质,嫪毐一事秦皇嬴政并未放在心上,他看到的更多的是背后带来的隐患,嫪毐之前他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小人物,一年之前突然横空出世,摇身一变成了秦国长信侯,那时候他还奇怪自己的母亲与仲父吕不韦为何要保举此人为长信侯,他还误以为嫪毐有什么过人的本事,其结果嫪毐只是一件玩物,这让秦皇嬴政看到他身为君王的悲哀,手中无权狗屁不是,没有半点君王威严。可以说这件事情令秦皇嬴政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
其二,则是嫪毐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便能网罗三千门客,在秦国设立据点大肆培养自己的势力,一个嫪毐短时间内都能拉起数千人的队伍陪他造反,那身为大秦宰相的吕不韦呢,吕不韦执掌大秦十数载,可谓门生满天下,窥一斑而知全豹,可想而知吕不韦暗中经营的势力是何其庞大,嫪毐能造反,他吕不韦会不会造反,嫪毐造反只是癣疥之疾无关痛痒,吕不韦若是造反那将是山呼海啸势不可挡!
虽说吕不韦大概不会造反,因为倘若吕不韦想要造反的话,在他年幼时造反更为容易何苦等到他长大,不过话说回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或许每个君王都有被害妄想症,总觉的有刁民要害他,出了嫪毐这档子事儿,秦皇嬴政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得不慎重考虑吕不韦会不会造反。
嫪毐一事只是让秦皇嬴政感到帝皇威严受到挑衅,吕不韦之隐患,让秦皇嬴政感到帝位受到严重威胁。
孰重孰轻秦皇嬴政还是分得清,愤怒之余,秦皇嬴政更加渴望从吕不韦手里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就在秦皇嬴政苦于没有合适办法扳倒吕不韦之时,李斯出现了。
苦心营造这一切的李斯,终于等到了他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刻。
勤见秦王后,李斯与秦皇嬴政密谋一夜,具体内容秦皇嬴政记忆忧心,李斯向他秘密揭发细数吕不韦在位期间各大罪状。
吕不韦担任秦相国期间,取得了“封君”的地位,不过他毕竟是个拥有大量奴隶的大商人,因此依仗权势,更加扩大其商业活动,在他门下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奴隶多到万人以上,成为奴隶主贵族残余势力的代表。象这样的大商人,在秦国是从来没有的。损公肥私这是其一。
其二,吕不韦主要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保持其既得的政治权力,就学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等人那样养士的办法,从三晋(魏、赵、韩)和秦招徠了门客三千人作为智囊团,把当时各派学说兼收并蓄,并加以取舍和修改,汇编成《吕氏春秋》一书。这书采用折衷手法,把儒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学说混杂在一起,成为所谓“杂家”,用来反对秦国向来推行的商鞅一派法家政策。
在政治上主张继续分封诸侯,保持贵族割据统治的制度;要国君“无为而治”,鼓吹国君首先要“无识”(没有见识),其次要“无事”(无所作为),要把精力放在“求人”(寻求统治人オ)上,不要放在“治事”上。吕不韦鼓吹这种学说,就是企图从根本上推翻秦国传统的法家政策,反对新兴地主阶级所推行的中央集权的政权体制,从而保持他既得的政治权力。
其三,吕不韦包藏祸心,这书还对秦国传统执行的“强本弱末”的地主阶级政策另外作了解释,说“本”不是指“耕耘种植”,而是指“孝”和“贤”,最重要的“本”就在于“得贤”。他这样作歪曲的解释,就是为了反对“强本弱末”的政策。因为原来传统的“强本弱末”政策,就是“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帮助地主经济发展和抑制商人势力的。吕不韦代表的是拥有大量奴隶的大商人利益,必然要反对秦国这个传统政策。
随后李斯又向秦皇举了一个例子,吕不韦执政期间,曾推行维护旧贵族利益的政策。二十多年有个卫国,建都在阳,吕不韦就出生在那里。秦襄公时,卫因为和秦连横(联盟),被魏攻灭了。六年前,吕不韦攻取了魏国的东北部(包括旧卫国地),建置了东那,就把卫国国君的后裔迁到了野王(今河南沁阳),重新复国,推行了所谓“存亡继绝”的政策。吕不韦此举有点吃里扒外的嫌疑,明面上是在帮助秦国,暗地里却是在分裂秦国疆土。
b